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677章 親政(2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李世民對承乾的監國,雖不是如李淵一樣被迫,但也是有意培養東宮,故此他先後為東宮配齊太子舍人,又在右春坊下新設太子司議郎,如門下省的給事中。

又置太子司直,如禦史台禦史大夫、中丞。

甚至連東宮平時的公文格式都有詳細規定,完全仿朝廷中樞行文格式,凡是處分論事之書,皇太子並書令,詹事、太子左右庶子以署姓名,宣、奏、行、書案書日。

另外皇帝還特別設立製度,當皇帝在外,詔令太子監國之時,京師留守政事堂宰相或三省六部高官,則例兼東宮官職。

比如李世民若要出巡,詔令承乾監國,則除隨駕的宰相重臣,留守的高官會臨時授一個東宮兼職,比如加太子三少銜,或檢校詹事、庶子等職,與東宮官屬共同配合輔佐太子。

太子監國之時,全國最高權力機構不再是政事堂,而是政事堂與東宮共同主持決策,尚書省與詹事府共同決策。

原本由皇帝批複的公文等,通通轉由太子批準。

在上次皇帝率百官就食洛陽的兩年裏,雖令東宮監國,可那時承乾還沒有加冠元服,故還不能算是真正親政,政務主要還是由留守的宰相們處置。

而從現在開始,承乾已經可以親政,若皇帝再次出巡詔太子監國,則承乾就將真正親政,東宮官屬們,也將和政事堂、三省一起執政。

這次於誌寧等主要東宮官員們身上原來的中書侍郎、黃門侍郎等官職被免去,換上了散騎常侍這個職務,不是貶而是升,中書和黃門侍郎雖說是兩省次官,但僅是四品職。散騎常侍卻是個從三品職官,直接緋袍換紫袍。

散騎常侍的本職是規諫過失,侍從顧問,沒有什麼實權,可重點是侍從這二字,使的他們成為皇帝的侍從官,因此做為幾位東宮官的加官,更顯尊貴。

皇帝免去他們在三省的職務,也是讓他們專注東宮本職,特提升三品職,還能隨時侍從皇帝,加強與東宮的聯係。

在皇帝的旨意下,如今東宮也有一個類似政事堂一樣的決策機構,由太子詹事、少詹事、左右庶子以及太子司直和太子左右衛率一起組成三司堂。

正常情況下,一個詹事,兩個少詹事,兩個左庶子兩個右庶子,然後兩個太子司直,左右衛率各一,一共九人。

詹事相當於尚書令,兩少詹事相當於左右仆射,兩左庶子相當於中書令,兩右庶子相當於侍中,兩太子司直相當於禦史大夫,左右衛率相當於是兵部尚書。

整個東宮班底兩萬餘人馬,相當龐大,官吏就好幾千。

但唯獨秦琅獲得讚拜不名,殿上賜坐的特殊待遇,其它官員,就連於誌寧等幾位也沒這待遇,都隻能老實的跪坐在蒲團之上。

哪像秦琅,那賜的坐榻,就是一張小床榻,上麵還有幾案,有茶水點心。

好半天,拜見禮儀才結束。

承乾坐在上麵,感覺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

可是看著下麵這一群人,他卻又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殿下,聖上敕旨,太子殿下既已元服,則即日起,領京兆牧之職,總領京兆府事,掌管京師行政、司法、捕捉盜賊、賦役、戶口等政務。”

皇帝的旨意裏說的是掌尹正畿甸之事,以教法異民而勸課之,京師之獄訟皆受而聽焉,小事則專決,大事則稟奏。

李世民的意思很簡單,讓已經元服的太子有事可做,直接把整個京師交給承乾來練手,原本京兆牧是雍州牧,李世民以前就做過這個職務,但隻是遙領,掛名而已。

可現在李世民要讓承乾真正的主持長安的行政、司法大權,京兆府管轄的可是長安和周邊二十餘縣,百萬人口。

這個京兆牧那是集行政、司法於一身的地方官,還是兼帶朝官身份的中央官。

京兆府管的是整個京畿地區,但重點還是長安城,而又因為長安是京師帝都,所以緝捕盜賊、打擊豪強,維護治安,保證安寧,又是首要之務。

京兆府因此還有個特權,不用跟其它地方官府一樣受逐級抗訴的約束,比如京兆府有直接審判處置的大權,比如判處犯人死刑後,可以直接處死,而不用再上報刑部或是大理寺複核。

當然,京兆府還擁有奉皇帝之命,對一些特殊罪犯行使刑罰的執行權。

這是一個要職,之前京兆牧遙領,實際由京兆尹總領府事,少尹分判府事。而現在,李世民直接讓太子親自總領京兆府事,親掌京師的行政司法大權。

皇帝還特授東宮太子詹事秦琅任京兆尹,由左庶子於誌寧任少尹。

直接把京兆府交給東宮來管理。

先把京畿二十餘縣交給太子和東宮管理,以鍛煉能力,為將來執掌天下一千餘縣做好準備。

“諸公,孤現在要做什麼?”承乾接過旨意,有些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