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928章 征召還朝(2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天高皇帝遠,在這裏,人人尊敬他,這尊敬大多來自長孫二字,他很喜歡這種感覺,在這裏,不會有人特意糾正他並不是長孫家族的子弟,不會說他隻是個下人。

他就是長孫家族的代表。

“聽說聖旨召衛公火速返回長安。”

渤海高家的高大臨笑道,“衛公可還是獻陵的山陵使,肯定要回去的,聽說因衛公不在京,聖人又點了七位前宰相和現宰相共任山陵使。”

“其實衛公當山陵使早就把獻陵營建好了,甚至當今聖人的九嵕山昭陵,也已經營建數年,大體都建好了。”

太上皇的獻陵是封土為陵,而當今天子的昭陵則是因山為陵,封土陵就是直接在一塊平地上堆一座巨大的人造土山出來做帝王陵,而因山為陵是選一座山,挖出帝王陵寢。

因山為陵,無疑工程量更小一些。

不過昭陵早早營建,花費卻很大,皇帝圈了很大一塊地,做為陵區,整個九嵕山做為皇帝山陵,然後圍繞著九嵕山要建陵宮、陵城,又在外圍劃出了數以百計的位置,特賞賜給貞觀朝的這些佐命元勳功臣將相,還有勳戚世家等等。

得到陪葬昭陵榮耀的各大家族,也早早就開始在修建自家的陵墓,基本上都是覆土型的,早早提前修建,堆好土留好位置,然後還要建一個小莊園,各種石人石馬等,能修上好多年。

僅一個昭陵,帝陵和勳戚們的墓的修建,就招募了無數的工匠、民夫去做工,甚至帶動了禮泉縣的繁榮,禮泉縣人口大增,消費大漲。

修陵墓是很耗費錢財的,光是石匠數量就十分驚人,貞觀以來,朝廷財政充足,兩稅法後,攤丁入畝,折役入畝,使的工匠們都擺脫了極大的負擔,以前朝廷動不動征召做役,免費,還得自帶幹糧。

現在改成雇傭了,花錢雇役,工匠們的待遇水漲船高,都很期盼著能接到官府的征召,因為現在做工有錢了,工錢還不少。

像是營建獻陵昭陵這樣的活,那都是大活,能一幹好些年,除了每年農忙季節暫時停工外,工匠們一年能幹很多個月,有穩定的一筆收入,工錢還不低,尤其是石匠。

因需求大增,所以石匠們的待遇那是水漲船高,這幾年關中石匠們的收入提升了幾倍了。

導致無數的農家貧民子弟,都跑去學石匠,這活以前都屬苦活,費力氣又辛苦還髒,但現在收入卻是百工裏較高的,僅次於鐵匠,還排到了木匠之前。

幹一年下來,能新置不少田地,幹個幾年,就能起個新房了。

好多父親帶上兒子,兄長帶著弟弟幹的。

而對於商人來說,這些大工程也是他們賺錢的好項目,提供各種原料自不用說,甚至是修各種窯,比如磚窯、炭窯、瓦窯等,這些可都算是高技術高利潤的產業。

更別說什麼從數千裏外采購運輸一些巨木、巨石等材料了,那利潤更高。

嶺南長安會館的這些關中商人,好多的經營項目裏,就有從嶺南采購各種木材石料等運回關中的。

這種活一般的小商行幹不了,必須得是他們這些大商行才能幹的了,且有利可圖。

就如年前衛公提出要重修大瘐嶺梅關路,從規劃設計到動工,再到建成通路,聯通嶺南北兩邊,全程近百裏,卻不過幾個月就完工了。

其效率之高,相當驚人。

而這裏的秘訣也很簡單,就是梅關新道規劃路線很好,其次便是采用了招商包工的形式,大大提升了工程效率。

秦琅並沒有采用傳統的那種官府主持,征召民夫施工的辦法,而是直接把整條梅關新道,拆分成了多個項目,然後競標招商,一切都是商業模式,簽訂契約,預付打款三成,分階段驗收合格後付款。

商人們開山的開山,伐樹的伐樹,提供石料的提供石料,修渠的修渠,鋪路的鋪路,一個百裏梅關新道,拆分成大小上百個工程分包後,商人們各展其長。

從江南西道南端的贛州溯章水到大餘,出大瘐嶺梅關,沿北江支流湞水經南雄、始興至韶關,再順北江經曲江、英德、清遠,南抵廣州。

梅關新道,與北江航道兩個工程同時開工,曆時不過幾個月,就全線峻工。

寬達一丈的梅關新道,長達百裏,在以往最難走的梅嶺上,也全鋪上了青石板,這條道路一通,可以說讓廣州瞬間又打通了一條任督大脈。

無數的商貨,直接翻越梅嶺,聯通江南。

這比傳統的湘桂通道,節省了太多時間,更別說距離江南地區,也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