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004章 聖心難測(1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啟奏聖人,臣要彈劾侯君集!”

皇帝入殿,剛剛坐定,楊師道便立即站出來進奏。

“不急!”

皇帝麵無表情的回了一句,“今天的堂議開始之前,先處理一下三省空缺的事。”

“長孫無忌!”

趙國公立即出列上前,“臣在!”

“溫相、戴相先後去世,王相也臥病在床,中樞一下子少了幾位能幹的重臣,朕很悲痛,然政事堂為朝廷中樞,不可長久缺位,故朕思來想去,決定便以無忌檢校中書令,仍兼揚州大都督職,加太子太師,晉位太尉!”

“臣長孫無忌謝皇帝陛下恩!”長孫無忌上前,趨拜謝恩,翰林院大學士岑文本,將親自草擬的白麻宣相內製詔送到長孫無忌手中。

檢校中書令,這個最重要的人事任命一出,殿中眾臣各有所思,尤其是政事堂本身的諸位宰相們,貞觀七年以後,皇帝對政事堂的調整加強,政事堂進一步削奪了三省的權力,實際上是把中書省和門下省合並為一,而原來權力最重的尚書省進一步的削弱。

因此宰相中的首相,也從原來的尚書左仆射一步步的過渡到了中書令的手上,雖然政事堂現在采用輪值政事筆這個製度,但中書令依然權力要高於其它宰相們,甚至就是中書省的兩位中書侍郎,都隱隱已經能與左右仆射齊驅並駕了。

在這種勢頭下,朝堂上甚至有種聲音,說應當空置中書令,仿尚書令例不授於臣下,隻以兩位中書侍郎代為長官。

這兩年中書令這一職,也是走馬燈一樣換人不斷,王珪、長孫無忌、蕭瑀、楊師道、溫彥博,甚至秦琅,都先後或任中書令,或檢校中書令,或主持中書省事務,可都不長久。

長孫無忌接過白麻內製,謝恩退下。

檢校中書令,而不是直接拜中書令,多了兩個字,不過依然還是實際主持中書省事務,這讓長孫無忌心中稍稍安定些許。最近朝中局勢洶湧,暗流潛動,房玄齡蕭瑀等都在緊鑼密鼓的動作著。

太子之位已經開始動搖,這種時候,他這個太子親娘舅在朝中的動向,當然也會被視為是一種信號。

好在皇帝授他檢校中書令一職,在這種緊要關頭,在他看來,無疑還是要穩太子位的意思。

“梁國公房玄齡護高祖山陵製度有功,加太子太傅,晉封司徒,以開府儀同三司,仍任尚書左仆射。蔭封其嫡長子房遺直為右衛中郎將,次子房遺愛為中散大夫。”

“臣房玄齡謝皇帝恩!”

房玄齡的左仆射位置沒動,爵位也沒變,但由司空晉司徒,又加他太子太傅這一銜,這是三公加東宮三師,以示厚恩,還特別給房玄齡的兩個兒子各加了五品官職。

這比給兩個虛封公侯爵都還顯耀,畢竟實職不比虛爵,這更重要。

“安德郡公楊師道改為太常卿,不複預聞朝政!”

又一道詔令下,卻是罷楊師道相位,踢到太常寺為卿,連入政事堂的資格都沒了。

“申國公高士廉拜尚書右仆射、知吏部尚書事,太子太保。”

又是一道出人意料的詔命,留守長安的高士廉又被調回洛陽朝中,再次出任右仆射之職,且兼管吏部。

緊接著,又是一連串的人事調整,

中書侍郎馬周、檢校中書侍郎許敬宗,

黃門侍郎劉洎、崔幹。

吏部尚書李大亮,吏部侍郎崔勖、高季輔。

兵部尚書由並州大都督府長史李績兼任,崔敦禮為兵部侍郎代為主持兵部事。

唐儉為戶部尚書、武士彠為戶部侍郎。

李績兼太子少詹事兼東宮左衛率,李大亮兼河南尹。

王珪加特進,許五日一參。

魏征加太子太師,加特進,仍任侍中,主持門下省事務。

“諸卿對朕的任命可有異議?”皇帝目光掃視眾人。

大臣們還在品味皇帝的這番人事調整,這次的調整動作很大,每個人都試圖從這些調整中,看出皇帝心中的想法。

猜度帝王心思,雖為大不敬,但為人臣子,要立足朝堂,這卻是必不能少的。

檢校中書令長孫無忌、侍中魏征、左仆射房玄齡、右仆射高士廉,三省四位長官,然後是加同中書門下三品和同平章事、參知政事這些頭銜的其它宰相。

中書侍郎馬周這是之前就拜宰相的,而這次又新添了好幾個新拜相的。

檢校中書侍郎許敬宗、檢校黃門侍郎劉洎、崔幹,

吏部尚書李大亮、兵部尚書李績、戶部尚書唐儉,新增了六位宰相,使的中書門下一共是十位宰相,再加上特許五日一朝的王珪和在外的秦琅,總共十二位。

秦琅以宰相銜出鎮南疆,王珪病情嚴重,還不知道能撐幾日,所以實際上還是朝中的這十位宰相。

韋挺為禦史大夫,岑文本仍為翰林院大院士,褚遂良加諫議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