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037章 臣請封皇太孫(1 / 2)

秦琅緩緩出列,朗聲奏言。

“臣以為魏侍中此言大讚,聖人為一國之君,人主發言何得隨便?尤其是這儲君之事,儲君乃國本,事關國家未來,切不可輕言有失啊。”

“今日臣也借此機會,進諫聖人,太子先前行事確有孟浪之處,未能及時返京於文德皇後病榻前盡人子最後之孝,也十分不該,然則殿下的這些錯,終究隻是小錯,聖人如今也懲罰了太子了,還請聖人能夠寬恕殿下,東宮不可一日無主,國也不可一日無儲,眼下太子腿傷,朝中已有許多謠言亂飛,若是聖人再這樣下去,則必引發更多猜忌,甚至助長許多不該有的野心。”

“臣請解除太子殿下的禁足!”

長孫無忌馬上跟著站出來,聲淚俱下的對妹夫說太子不容易,年輕人想立些功勞也是正常,如今打了大勝仗卻傷了腿也是在難過之中,又遇到母親突然病逝,可謂最傷心之時,若是皇帝再這樣一直懲罰他,太子也太可憐了。

而且太子雖有錯,可也確實錯不大,根本沒到要換儲這種程度。

“太子既無大錯,聖人為何要有這等動搖儲君之言,豈不是要動搖國本,禍亂朝政?”

秦琅幹脆上奏。

“臣借今日之機,請聖人頒下詔敕,冊封皇嫡長孫敦煌郡王李象為皇太孫!”

皇太孫,這可不是皇孫的普通稱號,加一個太字便是儲君之意。大唐現在已有儲君,皇太子李承乾。

可現在秦琅說要給敦煌王、句町都督加封為皇太孫,這可就不一般了。

這是要雙儲君並立。

從來沒有過的事情,皇太子健在,為何要立皇太孫?一般真要立皇太孫,那也隻可能是太子在皇帝之前去世,於是立太子之子繼為儲,稱為太孫。

當然,曆史上也不乏皇太弟、皇太叔的,也就是以皇帝兄弟或皇帝叔父的身份立為儲君。

但還沒有哪朝有過同時立兩個儲君的。

秦琅要開此先例。

用意非常明顯,保承乾太子之位,就算承乾腿廢了,可立下太孫,那也就保險了。

更是絕魏王吳王等人的念想。

明著告訴他們,就算承乾哪天出了意外,皇位也早定好了傳給皇嫡長孫李象。

房玄齡坐不住了。

“陛下,衛公此言大謬,哪有聖人春秋鼎盛,太子也風華正茂,卻要立才幾歲的娃娃做太孫的道理!”

秦琅立既反駁,“這跟年紀有何關係,敦煌王既是太子嫡長,那不論年紀大小,都有繼承之權。今日聖人既然說到這,我覺得不該回避。聖人說的很有道理,國家立太子,本就是為了聖人百年之後繼承大統的,聖人假設太子萬一不在了,這個可能性雖微乎其微,但也還是有萬一的可能的,所以提前做點計劃也沒什麼錯。”

“既然說到這事,我們這些相公,當然就應當為聖人分憂,國家立太子為儲君,為將來繼承國家,現在再立一位皇太孫,以防萬一,這有什麼不對?敦煌王雖年幼,可提前培養,也是可以的。”

“難不成,房相公覺得我華夏自古以來宗法製的立嫡以長的製度不對?也認可兄終弟及之製?”

房玄齡沒法接,這個宗法繼承製度那是千百年來的規矩,誰也不能去挑戰的,雖然各朝都有許多不是嫡長身份繼承的皇帝,但也一樣挑戰不了這條規矩。

當今天子雖也是嫡次子入繼大統,但那靠的是武力宮變弑兄宰弟囚父奪位的。

有些事情能做不能說。

秦琅圍繞著李世民今天話裏的一句破綻,設無太子,則立嫡孫,若無嫡孫,則立諸子,非要李世民今天確立嫡孫的身份,甚至要冊封李象為皇太孫。

通過確立皇太孫的儲位,反過來確保承乾的太子之位穩固。

這番操作,可謂是讓房玄齡、韋挺等一幹魏王黨、吳王黨都預料不及的。

一時間,根本不知道如何反駁。

畢竟這事是皇帝自己先帶出來的,秦琅針對皇帝的漏洞提出要補缺,皇帝沒理由拒絕,除非皇帝覺得承乾不適合再當太子,真的想要易儲,否則既然他自己提到這事了,那麼順便確立嫡孫就是理所當然的。

皇帝也是人。

凡人皆有一死。

李世民會死,承乾會死,所以現在來說這些也不犯忌。

堂上氣氛一時凝重起來。

長孫無忌和高士廉緊跟著秦琅的話,請求皇帝立李象為皇太孫,然後馬周、許敬宗也站出來請加封嫡孫。

魏征剛才噴了皇帝半天,這會卻反而閉嘴不說了。

他反對皇帝那番胡話,但並不表示他也認同現在要立太孫,太子既在,何必立太孫?

魏征很明白秦琅心思,其實堂上宰相哪個不是人精,哪個不明白秦琅打的算盤,問題是現在時機很好,他捉住了這個時機,在這個恰當的時候提出這件事來,既不犯忌諱,還顯得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