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053章 來襲(1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這是個多事之秋。

太上皇駕崩,緊接著皇後又崩,然後太子斷腿,緊接著秦瓊也走了。

秦琅帶著四郎五郎六郎一起趕赴鬆州,千裏迢迢一路急馳,剛過劍閣,路遇加急驛馬,劍州刺史武士逸來迎接。

“吐蕃入寇?”

風塵仆仆的秦琅聽這位安陸縣公完後,也十分驚訝。劍州刺史武士逸是朝廷戶部侍郎兼太子家令武士彠的二兄,武家三兄弟當年破家資助李淵起義兵,也是多有功勳,武士彠便在開國後被封為太原元謀功臣之一,得賜免死券,封應國公等,其兩個兄長武士棱和武士逸也俱封縣公之爵,擔任要職。

雖然在玄武門之變後,武家因是太上皇心腹而被打壓,可因為當年武士彠宮廷酒後時一時興起與秦瓊訂下兒女婚事,得以借秦家之勢再次複起,武家雖不如武德朝時受寵,可如今也還算不錯的。

老大武士陵為司農寺少卿,宣城縣公,老二武士逸為劍州刺史、安陸縣公,老三武士彠應國公,戶部侍郎、太子家令。

吐蕃入寇鬆州,其實也並不是心血來潮,早有跡可尋。秦瓊坐鎮鬆州,數次向朝廷進奏稱吐蕃野心勃勃心懷不軌,甚至在先前慕容承弑兄反唐中,後麵就有吐蕃人的影子。

隻是朝廷一直沒有怎麼把吐蕃太當回事,畢竟大唐萬裏江山,四邊蠻夷無數,吐蕃對大唐的威脅還排不上號。

大唐一直緊盯的還是突厥、高句麗、吐穀渾等,自滅掉東突厥,降服西突厥,再滅吐穀渾之後的如今,朝廷的重要對手也還是高句麗、薛延陀等,吐蕃對大唐的威脅,朝廷的評估裏,甚至還不如黨項、西山弱水諸羌,遠不如南中地區的諸蠻戎。

不過在秦瓊的一次次上書下,皇帝也還是做出了一些回應安排的,比如在劍南西線,設立了鬆州、維州、西寧三個邊境防禦中心,各設都督府,並設鎮戍軍,又是進一步加強對黨項諸羌,西山諸羌群的控製,築城、修路、屯兵、移民等等。

該做的事情還是做了不少的,諸羌也都基本上整頓了一遍,大體都納入了大唐控製體係。

而朝廷在去年對吐穀渾的平叛,更是打的淩厲而又漂亮,一舉滅掉了吐穀渾,不複保留,設立四都督府,屯兵駐紮編戶齊民,實控線再次往前推進上千裏。

這些也算是對吐蕃的意外積極防禦效果了。

而也正是去年的那場滅吐穀渾之戰,加之朝廷這兩年在西川的積極防禦策略,使的新興的悉勃野王室感覺如芒在背,他們原想挑唆吐穀渾內亂,然後想渾水摸魚,向北麵青海一帶擴張,誰知道遭遇到了慘重挫敗。

不僅陰謀失敗,而且如今大唐一步步的已經擴張到了他們的邊境。

秦瓊坐鎮鬆州,雖然近年多病,但卻十分強勢,麵對吐蕃從沒好臉色,雙方圍繞著蘇毗、多彌衝突加劇。

秦瓊一直不承認吐蕃對蘇毗的占領統治,要求吐蕃退出蘇毗,讓蘇毗複國,又嚴厲警告不許吐蕃繼續向北進入多彌國的境內。

而吐蕃把多彌稱為難磨,聲稱難磨歸附吐蕃,唐吐雙方界線應當以悶磨黎山為界,也就是大唐所稱的紫山。

鬆州都督府拒不承認,並派出一支巡騎進駐白蘭羌,且在紫山口設立了一座石堡,派巡騎定期出山口到多彌境內巡邏,實際是以犛牛河為界,這已經是多彌與蘇毗原來的界線。

鬆州寧遠軍的巡騎與吐蕃蘇毗如的兵馬經常發生衝突。

在平吐穀渾戰後,鬆州寧遠軍又於犛牛河畔(玉樹)開始築一座新堡,稱為犛牛城,而在不遠又修建了眾龍驛和通驛兩個驛站。

寧遠軍增駐兵馬,並招募了多彌羌、白蘭羌、黨項羌等羌部為城傍、側近,這些都讓吐蕃人寢食難安。

最終引發戰爭的還是一位蘇毗王子,在年後,一位蘇毗王子從吐蕃逃亡出境,吐蕃派兵一路追殺,那位王子也聰明,直接奔多彌的犛牛堡寧遠軍去。

王子曆經萬險成功渡過了犛牛河,進入了寧遠軍的巡邏防區,吐蕃軍緊追不舍也渡河追擊,最後與寧遠軍遭遇。

寧遠軍勒令吐蕃追兵退過犛牛河不得越界,可吐蕃人哪肯。

雙方本來在邊境上就摩擦不斷,那位寧遠軍的巡騎校尉也是個暴脾氣,那就幹吧。

寧遠軍巡騎隻有五十騎,帶著一百五十蕃騎,實際上是一個騎兵團的建製,而吐蕃追兵是一個東岱,也就是一個千戶,千騎人馬。

雙方就在犛牛河邊展開騎戰,你來我往,最後寧遠軍硬是以陣亡五人,受傷三十餘的代價,斬殺吐蕃七十三人,俘三百一十七人,吐蕃狼狽逃過犛牛河,據還有不少慌亂中落水淹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