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204章 今日始稱孤道寡(1 / 2)

在渡海之前,秦琅已經擬好了平亂方略。

先前有些輕視土著,結果被弄的有些麻煩,好在舊金山這邊有秦用,新金山那邊有老黃,這兩個那都是隋末時就開始征戰的秦家老臣,一個個經驗豐富,又都在武安府呆了十多年,在他們的帶領下,控製住了局勢。

原本曾打算對土人招撫為上,沒想到他們居然還想聯合起來把秦家趕走,既然如此,那就隻能棄撫為剿。

為了對付這些土人,秦琅隻得拿出了自己最強殺手鐧,把武安舊騎士封臣們都召起來,渡海平亂。

建設呂宋,有秦家的一眾管事掌櫃等足矣,但打仗,還得專業的人。

皇帝冊封秦琅為呂宋都督府的白麻冊書供在廳上,一邊放著世封的金冊和金寶,冊書乃大唐七種詔令中最重要的一種,凡立皇後、太子、封諸侯及冊命周邊藩屬首領,皇帝臨軒而用之。也叫,策書。

比起大賞罰、授大官爵、厘革舊政、赦宥降虜則用之的第二等詔書也稱製書還要高一等。(武則時,詔瞾同音,隻稱製書不再用詔書。)

李世民給秦琅的策書就很特別,開頭就不是用的尋常的門下、製曰這樣的開頭,而是朕膺昊之眷命開頭,這是翰林學士知製誥直接以皇帝的口吻寫的,而一般的門下製曰都是由中書省的中書舍人們以臣子代言。

諭和旨都是皇帝口頭下達的命令。

命為製,令為敕。

製書是製度方麵以及重大冊封的,敇書則是處理日常政務。

皇帝一般的命令都是敇書,也有直接派內侍傳達口頭命令的諭和旨。又規定,太子之命稱為令,親王之命稱為教,省下於州、州下於縣,縣下於鄉,皆稱為符。

皇帝特旨,對於內世封王公諸侯言皆稱教,諸王境內稱之為殿下,公侯境內稱為第下,皆自稱為寡人,又世封領地國官不得對其主稱臣,改稱下官。

外世封諸侯言稱告,境內稱第下,自稱寡人。

世封分內外封,內世封,世封諸侯稅賦三分食一,外世封,稅賦世封諸侯三分食二。

內世封者,宗室非皇帝子不封,異姓功臣非國公不封。

外世封者,爵位前例加開國二字。

非世封爵又分為正爵和散爵兩種,正爵為降等襲封,散爵則為終身爵不可承襲。

正爵前例加開國二字,有實封食邑和少量屬官,但沒封地。

散爵不加開國二字,無實封食邑、屬官和封地,隻有虛封食邑。

這實際上是來了一次重大的爵位製度改革,大唐爵位分成了四等,內世封爵、外世封爵和實封正爵、虛封散爵。

內世封爵是給皇子、異姓大功臣的,給皇子親王和功勳國公授以都督、刺史等世封官職,讓他們享受封地三分之一的稅賦。

外世封呢,就是秦琅這樣在海外搞起領地的勳戚重臣,皇帝將他們的領地再授封給他們,這些海外領地稱為外世封,爵位前加開國二字,比如皇帝給秦家海外領地金銀島設呂宋都督府,授秦琅為呂宋都督,同時還給了一個呂宋郡公的爵位。

秦琅本身已經有魏國公爵位了,但在他得到一個外世封的時候,朝廷又授了他一個爵位。

這種搞法,其實是南北朝時的一種特色,當時的南北朝戰事頻繁,南北混戰,爵位體係也就搞的比較複雜,其中正爵假爵兼行,再到後來的散爵開國爵,以及別封製度。

比如北齊名將段韶,在北齊文宣帝高洋時就已經位列郡王了,可封王後又接連四次獲封公爵,還有蘭陵王高長恭也是如此,本就是宗室王,後來又憑戰功數次別封公爵。

北魏時行的是五等爵製,後來又搞出了開國爵和散爵製度,開國爵為實封,散爵為虛封,到了北齊北周分家的時候,戰亂更頻繁,從南北朝變成了三國混戰,戰爭也就產出了大批戰功封爵,爵位在北齊迅速的貶值。

北齊王爵泛濫,開國爵也不再是稀有之物,散爵更是一錢不值,而當時北齊與北周東西對攻,南邊還有個南朝,北齊也無力推倒這套爵位製度重新再來,隻好打補丁,於是搞出別封。

一些大臣立功升到了頂級爵位,比如段韶和高長恭都封王了,再立功那就再給封一個適合的開國爵,以增加食邑封地等補償。而一些比如公侯等爵位者,又立新功,但又達不到再上一階,於是就另封一個低級爵位補償。

這些別封也允許轉贈給兄弟子侄等,甚至段韶還曾把他的爵位送給了他的繼母和弟弟。

到底,爵位製度本身就是為了酬功和拉攏人心的。

而大唐的爵位從武德朝的虛封爵,再到貞觀初的實封、虛封並行,再到後來又推出世封爵,以封賞宗室皇子皇弟以及重要功臣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