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224章 國師(2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所以當玄奘來到戒日國都曲女城後,戒日王邀請玄奘去講法,以最高禮儀向他行觸足禮。

戒日王的求助讓玄奘義不容辭,戒日帝國的首都有小乘宗師,寫《破大乘義》,對大乘佛法公開批評。

玄奘當然知道,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之爭,戒日王需要大乘佛法,玄奘本身就是大乘佛法的主將。

婆羅門教可謂是天竺最古老的宗教,後來佛教也是出於婆羅門,再後來,婆羅門和佛教的發展跟不上社會形勢需求,又形成了印度教。

千百年中,幾大教派此起彼伏,爭鬥不休。

建立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經在羯陵伽戰役中,一次俘虜十五萬人,殺十萬人,戰後阿育王心懷罪惡感,最後被佛教勸動,背離了王族傳統信仰,正式皈依佛教,從此佛教與孔雀王朝一起迎來了一個輝煌時代。

後來孔雀王朝衰敗滅亡,取而代之的是婆羅門貴族建立的巽加王朝,巽加王朝將婆羅門教立為國教,並對佛教進行了殘酷的打擊,佛教徒們受到迫害,寺廟、教會財產被或被摧毀,或被侵奪,動蕩充斥了整個古印度社會。

巽加王朝很快被甘婆王朝取代,不過甘婆王朝也是個短命王朝,隻存在了43年就被南印薩塔瓦哈納國所滅。

在後來大月氏人建立了強大的貴霜王朝,和阿育王一樣,貴霜王朝的傑出統治者伽膩色伽由婆羅門教改信佛教,但其采用的宗教政策為平等對待,這在於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宗教矛盾。

幾百年後,貴霜王朝被笈多王朝取代,同伽膩色伽一樣,笈多帝國的統治者也是采用宗教平等政策,當時印度的宗教世界正在進行變革,婆羅門教向印度教所演化,同時佛教正走向衰落,人們不再拘泥於某一宗教。

而笈多王朝也隻繁榮了百餘年,便在與南來的白匈奴厭達人的爭鬥中耗盡了國力,分裂滅亡。

最終戒日國興起。

戒日王繼承了笈多王朝的宗教平等政策,但他也漸感印度教勢力越來越強,於是扶持佛教。

趁大唐來的唐僧玄奘到來之際,他策劃了無遮大會,無數貴族僧侶參加,達十餘萬之眾。

僅是佛教徒就來了五千多人,其它各教的也來了數千人。

戒日王向玄奘問法,問的是大乘佛法。

雖然天竺曾是佛教的興起之地,但在印度教的興起之下,佛教反而衰弱,東土來的唐僧玄奘精通大乘佛法,居然遠超天竺僧人。此時天竺佛教衰弱,甚至還大小乘內鬥厲害。

誰也不服誰,誰也壓不過誰。

激烈的大小乘之爭,更加劇了佛教的衰弱,讓印度教進一步強大。

戒日王為玄奘一連舉行了十八天的法會,玄奘舌戰天竺群僧,把一眾天竺小乘佛法的高僧辨的啞口無言,並把來挑戰的婆羅門教和印度教的僧侶們也辨到不能出聲。

大乘佛法在萬眾矚目之下,終於徹底壓製了小乘佛法,甚至把新興的印度教和傳統的婆羅門教都奪去光芒。

而戒日王也正式在十餘萬人麵前,正式皈依佛教,並授封玄奘為國師。

玄奘此後在天竺各地巡回講經說法,並一邊學習。數年之後,習遍各家經書的唐僧向戒日王請辭。他拒絕了戒日王要為他建一座巨大佛寺,要賜他一百邑土地的好意,堅持返回了大唐。

唐三藏幾乎遊遍了整個中印度,但卻也沒去過泥婆羅,但他當時離泥婆羅也僅一步之遙,也還是聽過許多泥婆羅的見聞的,故此他寫的見聞錄裏,也有一卷泥婆羅的記錄。

唐僧說泥婆羅人習俗把頭發剪的跟眉毛齊,還有穿耳戴竹桶或牛角的習慣,吃飯用手抓,不用刀不用筷子。泥婆羅人擅經商,少耕種,泥婆羅國以前叫藍摩國。

傳承至今有史可記曆四個王朝,但前三個王朝隻有傳說,現如今的王朝才有文字記錄。

四個王朝即戈帕爾王朝,也叫牛朝,以及阿希爾王朝,也叫羊朝。然後是克拉底王朝和如今的李查維王朝。

名字拗口,皆為音譯。

而泥婆羅國自稱泥泊爾,據說意為雪山中部之意。李查維王朝也叫德瓦王朝,因為這是國王家族的姓氏。

立國至今已經二百四十餘年。

傳至第九代國王希瓦·德瓦時,他的女婿阿穆蘇·瓦爾馬精明強幹,被任命為首相,在他的管理下,泥婆羅臻於極盛,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十分發達。

阿穆蘇·瓦爾馬與曆代國王一樣,都是印度教徒,但他也讚同佛教,酷愛藝術,曾經主持建造了著名的凱拉斯庫特宮,這是一座七層高的建築,設計精美,造型優美,規模巨大,傳說最上層可容納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