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235章 滿載(2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秦家的大寶船數千料,排水量千噸,一次能載百萬斤貨物,銅料海運回來,運輸卻是比較方便的。

一百五十八萬斤銅,也就兩條大寶船就裝完了。

不過能買到這麼多,卻不易。

“我們秦家這幾年在倭國可沒少投錢,咱們又出技術又用本錢的,倭國權貴們出礦出人,這合作當然好了。”

倭國盛產銅,但一直以來他們采礦的技術不行。

秦家主動找上門去談合作,提供堪探開采以及冶煉加工技術,還包銷,其中利潤還是很高的。

此時的倭國雖說是大和朝當政,可天皇也隻是名義上的君主,實際上地方上還是各大豪族掌權當政,連大和朝廷也基本上是蘇我氏這樣的門閥掌控了。

這些年蘇我氏家族主導下的大和朝,全麵效仿大唐改革,各方麵都算進步不小,朝廷也算是一點點的從權貴和地方豪強手裏收回了不少權。

班田製等的推行,確實讓朝廷有些像樣了。

但改革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尤其是之前蘇我氏家族做為大陸派,一直是跟百濟國關係友好,同時主導攻新羅的,這一決策,讓他前些年跟大唐關係陷入危機,唐朝授權的許多劫掠船在倭國沿海劫掠,加之海上貿易的封鎖,讓剛開始改革興盛的大和朝廷差點就崩潰了。

甚至還引發了朝中幾場政變。

好在最終蘇我氏主動向大唐低頭認錯,而大唐這邊在如秦琅這樣海貿派的努力下,也開始減輕了對倭國的打壓封鎖。

正是在這種局勢下,秦家帶技術帶資本進入倭國,既打通了倭國朝廷,也跟地方豪強們積極展開合作。

一邊是寶船重返,輸入大量倭國需要的工商貨物,一邊是跟各地豪強合作采銀挖銅,豪強們需要大唐的貨物,但大唐的貨物太好,貿易盡是逆差。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隻好通過輸出銀銅來填補這個逆差。

而另一方麵,大和朝廷也通過對銀銅礦山的開產和出售進行征收重稅,來加強財政收入。

“現在不僅我們秦家,還有好些大唐豪強進入倭國開礦,僅銅礦現在就有十三處之多。倭銅礦儲量豐富,僅我們投資的檜木穀銅礦,還僅是熊野銅礦山的礦洞之一,去年一年就采了四十多萬斤!”

“而足尾銅礦去年更高產七十多萬斤,而最大的別子銅礦,去年產了一百多萬斤。”

相比之下,大唐銅產地多在偏遠的西南之地,而且產量較低,更麻煩的還在於挖出來的銅礦運輸出來不易,並且,滇銅質量還差,往往鑄不了錢。

從先秦以來,到隋唐,錢荒一直沒斷過。

錢荒導致商業受限,甚至劣幣驅除良幣,更發生銅比錢貴的現象,這些年大唐多管齊下,但貴重金屬金銀銅始終都是稀缺之物。

所以現在中原的海商們,最喜歡在外麵交易的貨物就是金銀銅。

運一船貨物到倭國,本身就能賺上兩倍之利,若是再運回一船銅來,轉手又兩三倍。

而如秦家這樣直接跑過去跟倭人合作開礦的,賺的可就更多了。

秦家不止在倭國合夥開礦,在那邊粗煉然後運回來,而且還跟倭國朝廷達成了協議,秦家還將運回來的銅鑄成銅錢,再運回倭國賣給他們流通使用。

倭國現在比大唐還更缺錢用,隨著海上貿易的興起,倭國錢荒更加嚴重,缺錢嚴重的限製了他們的工商貿易等。

自己鑄錢一來沒技術,二來成本高,所以倭人喜歡用大唐的銅錢,開元通寶成色好,得倭國商人百姓喜歡。

日本無貨,隻有金銀。

倭國在國際貿易中,十分尷尬,唐船帶去的各種商貨他們都想買,可自己卻沒有唐人想要的東西。

於是隻好拿金銀來抵,但日本之前金銀開采量不足。

“我們這次運過去的貨都是糖、茶和絲綢,利潤都是三倍。”秦祿高興的道,這一趟買賣跑的,不僅運回來一百多萬斤銅,而且帶去的貨物也直接賺了三倍。

“出發到回港,來回一趟加上中間停留的隻用了十天時間。”他興奮著,十天時間,賺到的錢,卻超過一個州一年的稅賦收入,多麼驚人。

何況這麼一百多萬斤銅,經過再次加工提煉後,不僅能得到不少的白銀,而且通過鑄幣廠,鑄造成開元通寶的話,以秦家的技術,能獲得起碼一成的純利。

這麼多銅起碼能鑄造三十萬貫錢,這意味著這趟運回來的銅利潤有三萬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