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339章 海上會盟(1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開元十五年。

三月,秦琅率領浩蕩的船隊抵達獅子港(新加坡)。

此次呂宋船隊的航行路線,卻是走的東線,也就是自呂宋舊金山港啟航,然後沿群島南下,經紹興群島(巴拉望)至婆羅洲,先至寧波(仙那港),然後再沿西海岸航行至渤泥秦租界上海(文萊)。

這塊租界位於渤泥國都城東北角,離王城不過五十裏,租界分兩部份,一部份是沿海岸地區,一部份則是相隔兩裏海麵的一處十裏長島摩拉。

在第一次呂宋渤泥戰爭過後,秦琅與渤泥簽訂了寧波條約,渤泥國承諾呂宋對婆羅洲島北部沿海地區的所有權。但在這次條約過後,渤泥國中不少貴族不甘心,渤泥內亂,國王被殺,國王侄子兵變弑君奪位,他繼位後立即宣布廢除寧波條約,並發兵進攻寧波。

這也就引發了第二次呂宋、渤泥戰爭,秦用錢德興兩位元老輔佐秦十一郎秦俞出征,在新建的寧波港呂宋軍大敗遠征而來的渤泥國艦隊,然後秦俞率軍反攻渤泥都城,殺入渤泥港。

在渤泥港焚毀了渤泥國最後一支艦隊,然後登陸渤泥灣,用火藥轟開了渤泥都城的城牆,呂宋軍攻入王城。

激戰三天,渤泥新王被擒斬。

戰後,秦軍紀律嚴明,並沒有趁勢屠城搶掠,隻是尋來先王的兒子扶持其繼位稱王,然後支持協助這位新王對弑君者叛亂一黨清洗誅殺。

經過十日清洗後,渤泥國再次變天。

事後,渤泥新王與呂宋遠征軍代表秦俞簽訂了上海條約,將渤泥灣東北角包括海上的摩拉島一起贈送給呂宋,秦家則提出租借,最後簽訂了五百年租借條約。

租界稱為上海,海裏的那個十裏大島則被稱為上海外灘。

秦琅這次率船隊經過上海時,渤泥國王還親自趕來拜見。

如今呂宋渤泥一家親,因為秦俞納了渤泥王的妹妹為妾,而渤泥王也娶了秦琅的一位義女為王妃,兩家親上加親。

上海此時已經建起了碼頭港口,不過外灘還是大片的灘塗沼澤比較荒涼,當時不少人還問秦琅,為什麼渤泥要割讓而他卻堅持要租界。秦琅的理由是上次已經割讓了婆羅洲北麵大片土地,那都是直接把渤泥國幾個北方小藩屬國都給占了。

所以這次就慢慢來,當然更重要的還在於秦琅是想要在渤泥都城旁邊建一個自由貿易港,如果是割讓給大唐的國土,必然會讓渤泥國不太安心,再者這裏畢竟在渤泥都城旁邊,秦琅覺得還是搞個租界,仍屬於渤泥國的土地,但秦家隻是租,在這裏做生意,然後跟渤泥國簽署條約,建自由貿易港,享受關稅、管理等各方麵的優惠方便。

畢竟長遠看,北邊的寧波當然比這上海更有發展潛力,但秦琅希望把渤泥國納入呂宋的商貿對象,讓渤泥成為呂宋商品重要的銷售區,當然就得緊挨著他們的都城,而搞租界自由港,則是能夠更方便自己管理。

五十裏的距離,說遠不遠,說近不近的,比較好操作。

事實證明,因為第二次渤泥戰爭後,秦家沒有直接占領渤泥國,而是扶持了前國王的幼子繼位為王,並且沒有提出領土要求,甚至都沒要戰爭賠款,隻是租了塊地,然後跟渤泥國全麵貿易。

這事讓渤泥國內本來對呂宋很不滿的那些貴族豪強們,情緒也大為緩解,當租界建立,貿易量大大提升後,許多渤泥人也感受到了秦家到來的諸多好處,於是現在上到國王,下到百姓,對秦家的觀感都挺好。

大家開開心心做生意,而不是再和過去那樣,整天想著打仗。

對秦家來說,有倭國唐津、林邑秦城順化等幾個租界的成功案例在前,當然還是願意複製的。

當秦琅一行來到了獅子港後,這裏卻又是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

獅子港處於馬六甲海峽的北岸東端,一個大島加上六十八個小島,原本也是海峽北邊的狼牙修和海峽南麵的幹佗利國反複爭奪之地,這裏甚至也曾建立過蒲羅中國,但最終由狼牙修贈送給了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