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357章 宦官矯詔謀擁立(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韋玄貞的侍中沒當多久就被貶為太常少卿了。

“韋後無子。”

郭良振皺眉提醒。

“這不是問題,有幾位年幼的皇子都是宮人所出,直接讓韋後將他們都收繼為子,然後擇一個聰明聽話的立為太子便是。”

韋後無子在高護看來反而是一個好處,一來韋後無子,讓她收繼其它宮人之子立為太子後,那韋氏就更得倚仗宮中宦官們,二來年幼的太子好控製。

太子不是韋後親生,那韋家手中的籌碼更少,更易於合作控製。

“秦家等若反對?”

“先把生米煮成熟飯,秦家還敢造反不成?”高護心中對秦琅很畏懼忌憚,但他也早分析過秦琅這些年的行事,皇帝之前那般逼秦琅,秦琅不也沒反,依然向朝廷繳稅,依然向皇帝進貢,甚至還出兵幫朝廷打驃越。

這說明秦琅不是那種頭腦簡單的人物,秦琅在意的呂宋,而並沒有心思想要幹涉朝廷立儲立後等事,否則這十幾年來,秦琅也不會一直這般了。

高護覺得皇帝可能撐不了幾天,所以大家先到上陽宮秘密接韋後入宮,然後把幾位宮人生的年幼皇子過繼到皇後名下,再於聖人麵前,立其為太子。

通過護軍中尉控製禁軍,讓翰林院草擬立儲詔書,等一切生米煮成熟飯後再把東西兩府的宰執接入宮中,讓他們同意這既成事實。

甚至可以用宿衛宮禁、照顧天子的名義讓他們暫時留在宮中,實際控製他們,等一切落定,他們甚至還可以調整兩府的宰執,安插自己人。

到那時,秦家除非直接造反,否則如何翻盤?

但高護認為秦琅不可能造反。

“我們可以適當給蕭家等一些好處。”高護又道,他所指的好處,就是東西兩府增加蕭鄭等幾大士族門閥的人為宰相、執政,這樣一來宦官、韋後家、蕭鄭等士族大閥聯合,一起打壓秦家和軍功新貴派。

對蕭家等來說這是一個赤果果的交易。

宦官們不支持蕭家,那麼蕭家根本沒機會爭奪到更大利益,不管是立蕭氏為後還是立蕭氏子為太子,都不可能。

內有宦官,外有秦家為首的軍功派,蕭家沒有半點機會。

所以若是他們能跟宦官們合作,一起擁立韋氏收繼的皇子為儲,那麼蕭家雖然不能推自家外甥做太子,但起碼也能在兩府謀得幾席宰執之位。

幾位紫袍宦官跪坐在那,互相交換意見。

他們其實都很清楚,如果支持秦家,會非常簡單也更順利,畢竟皇帝無儲,而皇四子李賢如今是最年長的皇子,都不用先廢韋後,便可以天子病重國不可一日無主的名頭,立長為儲。

隻要李賢立為太子,那秦淑立不立皇後都不是要緊的事了。

先立李賢為儲,再命他監國。

若皇帝駕崩,自然就擁太子繼位,到時秦妃便也就是太後了,就是皇帝就這樣癱著也沒關係,輔佐太子監國聽政便是。

重要的是權力,以李賢如今為諸皇子中最長,且朝野中還素有賢名,加之又是秦王之封,再有秦琅這等強力外戚舅父,以及軍功新貴集團的親近關係,這條擁立之路最輕鬆。

隻是,對宦官們來說,擁立李賢風險小,但收益也最小。到時李賢的中樞,他們很難有更大的利益,甚至極可能失去現在的權勢。

風險與收益不成正比,宦官們當然不願意了。

在蕭氏與韋氏之間,他們覺得扶持韋氏更有利,隻有勢弱的韋皇後和年幼的太子,才會更需要他們這些閹人。

計議已定,接下來便是行動了。

對於宦官們來說,最大的好消息是今天皇帝是在太液池蓬萊洲上遊玩,本來就帶的人少,而且出事時也沒旁雜人,加之高護第一時間封鎖西島,就算有人有其它心思,可也沒法飛過太液池出去報信。

出事到現在,並沒多久,高護也隻派了一批心腹去接人,但也都是隻能上島不能出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