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442章 史上最強外戚(2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秦俊功成身退,也去南海當個島國國王,百戰百勝的秦理也離開中樞,前往西域經營自己的封國。

武安郡王秦孝忠被天後特意挽留在朝,甚至由中書舍人晉封為吏部侍郎,由正五品上到正四品上,連升四級,雖然僅是兩位侍郎中資曆最低執掌最少的,可吏尚書號稱天官尚書,甚至吏部尚書往往是能拜相,或直接由仆射兼任的,這個衙門負責選官,權柄極重。

天後還讓皇帝下詔,詔封秦琅嫡次子秦倫為衛國公,入朝為從三品秘書監加翰林院學士。

秦理的嫡次子入朝為左神機軍中郎將。

這幾個安排,皆是太後心意,殿中的宰執們倒是一眼能猜出原因。

秦俊秦理避嫌辭職,太後大加封賞安撫,然後又挑了三位秦家年輕子弟入朝任職,所授職務不高不低,卻很重要,十分微妙。

這既能進一步安撫秦家,同時也讓太後母子能夠更多的借用秦家的力量,以平衡朝中其它宰執大臣們。

又不用擔心這年輕人會威脅到皇帝。

畢竟秦家年輕一代就算入朝,可既無功勳又望威望,想要成長到足夠的位置,擁有足夠的威望勢力,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

而他們在朝,卻又能成為皇帝母子和秦家的一道關鍵橋梁,關鍵必要的時候,能夠迅速通過他們調用秦家的力量。

殿中宰執們對於這些心思,並不在意。

他們此時多數人都在想一個問題,既然兩府長官同時出缺,那麼誰將補這兩個缺?

兩府長官啊。

尤其是政事堂的中書令,雖然如今恢複了輪執政事筆的舊製,但是中書令依然是不成文的首相,畢竟政事堂就設在中書省內,中書省又有草詔之權,所有不管朝廷再怎麼削宰相之權。

諸府院裏,政事堂依然是權柄最大的那個衙門,中書令也依然是權力最大的宰相。

在政事堂內雖然宰相們沒先後排名,但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三省,卻還是有排名的,論職權,中書省如今最重。

讀書人沒有不想做官的。

而做官的也沒有不想當宰相的。

十年寒窗苦讀,不也隻為一朝金榜題名為進士嗎?

而辛苦做官,誰不想要能拜相?

當了宰相的人,自然想更進一步,成為中書令,做首相。

秦俊入朝為中書令,滿朝公卿沒有誰能有異議,畢竟在上元朝時代,秦家已經真正成為了大唐最頂級的門閥貴族,甚至已經遠超五姓七家。

這個排名不是聖祖朝氏族誌和高宗朝姓氏錄排定的,而是秦家用了六十年時間,一點一點的打下來的。

多少氏族門閥陸續倒下,就算是五姓七家在武德和貞觀朝曾經恢複了一點生機,也在貞觀後期、開元後期和龍朔、上元年間幾次被沉重打擊,出過幾個宰相又如何?

他們始終不曾掌過大唐真正的核心權力,殘酷的權力鬥爭中,沒給他們喘息發展之機。

從武德朝一直到如今天寶朝,反倒是軍功貴族集團始終屹立不倒,尤其是以秦家為首的瓦崗係軍功集團,更是彪悍異常。

秦俊的身後站著秦琅,站著整個軍功新貴集團。

而秦俊也以擁立之功,以宣威西域之功,最終做上了中書令,大唐最當權的是軍功集團,所以最重軍功。

秦俊一武人,能夠坐上中書令的位置,也是威服眾人的。

現在他走了,這個位置誰坐?

侍中裴行儉、左仆射來恒、右仆射赫處俊,黃門侍郎許圉師、中書侍郎李敬玄,又或吏部尚書馬載,轉運使長孫延、禦史大夫崔修業,這些人全都是秦家一係的。

裴行儉和來恒都是秦琅的門生兼義兄,赫處俊、許圉師這甥舅倆也都是秦琅的門生。

馬載是馬周的兒子,也是秦琅的義子兼門生,李敬玄是馬周的義子。

長孫延是長孫無忌的嫡長孫,也是秦琅的妹夫兼親家,崔修業是崔敦禮的兒子。

他們能走到今天,固然也是有足夠的本事才能和功績,但更多的還是靠著秦琅給的機會,是團結在秦琅這麵旗幟下,才有今天的。

秦俊來當中書令,誰都不會有意見。

但現在,誰來接替秦俊?

天後坐在簾後,目光在宰執們身上反複掃過。

她心目中最合適的人選就是裴行儉或是來恒,來恒行事更穩重,裴行儉則更銳利,兩人都是忠武王的義子,跟秦家的關係自然也是最近的,遠超許圉師、赫處俊等人。

“關於中書令與樞密使二職空缺,孤將派使者前往呂宋,向安國齊王、太師問策,請太師舉薦。”

聽到這話,殿中眾人倒是有些小小意外,又很快覺得理所當然。

倒是齊鬆了口氣,若由秦琅來舉薦兩府長官人選,倒是省的大家暗中較勁了。最快更新無錯閱讀,請訪問手機請訪問:推薦:.reenda{font-size:15px;color:#396dd4;padding:01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