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460章 總督(1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以西昌道設西昌行省,以吐蕃藩、泥婆羅藩、象雄藩、蘇毗藩四藩國設衛藏鎮,原西昌節度使郭待封率部移鎮衛藏。”

朝廷接連數日都在商議設立行省一事。

政事堂很快拿出了一個計劃,最先在西昌設行省,而郭待封原建議的把吐蕃等四藩納入西昌鎮一事被駁回,但朝廷考慮到四藩的實際情況後,決定罷撤四藩,設立衛藏道,設衛藏節度使,賜軍號忠武軍。

原來的西昌軍直接移駐新的衛藏鎮,西昌鎮改西昌行省。

行省衙門建置,則是設總督為長官,下設總理一員、提督一員,皆加同行省參知政事銜。

原來道級四司,各設有左右一名主官,設立行省後,各隻保留一名使司主官,經略使、觀察使、常平使、提刑使四使,皆加同行省參知政事銜。

行省設行省都堂,下設五房,以總督、總理、提督、經略使、觀察使、常平使、提刑使加同行省參知政事銜入都堂,參知政務,共掌行省軍政事務。

其中總督是行高官官,文武皆統,而總理則分管行政,監督,提督分管軍事,司法,四司各負責一塊。

總督與總理、提督、四使是上下關係,但同時因為皆加銜入行省都堂,所以省內重要事務都是都堂共同決策。

總督是一省主官,但跟刺史、縣令這樣一衙主官又有不小的差別。

關於第一個行省的總督人選,也是爭議不小。

宰相們舉薦了幾個人選,可皇帝卻一直猶豫不決。

政事堂首推的是郭待舉,聽名字好像是郭待封的兄弟,實際上都是穎川郭氏家族,隻不過已經關係疏遠,算是同族同輩,但早出了五服。

郭待舉如今是吏部侍郎,是實權要職,他在朝中能坐到這位置,當然也還是因為他其實還是通過堂兄弟郭待封的關係,也早投到了秦家這邊的,甚至還跟秦家聯姻結親。

朝中有人好做官,有能力還得有關係。

搭上了秦家的關係,仕途自然是比較順利的,郭待封移鎮衛藏,秦孝忠秦倫叔侄也就不客氣的推薦郭待舉出任這第一任行省總督。

可皇帝遲遲不肯下詔,明顯也是有不同意見。

最終皇帝暗示宣徽院那邊向宰相推薦一個新人選,蘇良嗣。

蘇良嗣是武功蘇氏出身,其父蘇世長曾是秦王府學士、天策府軍谘祭酒,他跟秦王府另一位學士蘇勖其實都是同族。

武功蘇氏屬於關隴集團中比較核心的一支,蘇威更是當時名相,蘇世長的父親是北周宕州刺史,他在隋朝時任過長安令、都水少監等,跟蘇威一起投洛陽王世充朝廷,曾做過左仆射。

所以後來他來投李淵後,李淵還曾做詩嘲諷他,說他名長意短,口正心邪。棄忠貞於鄭國,忘信義於吾家。不過嘲諷歸嘲諷,李淵後來還是接納了這位武功蘇氏的才子,也授予一係列要職。

蘇世長也經常直言進諫李淵,貞觀初,蘇世長赴任泗巴二州刺史途中,乘舟落水而亡。

蘇良嗣少年時,蘇家在朝堂上地位還不錯,畢竟蘇氏是太子妃,後來又是皇後。所以蘇良嗣以門蔭入仕,曆任周王司馬、洛荊雍三州長史。

開元末,蘇氏被廢,蘇瑰父子兵變謀反,蘇良嗣在外地任官,倒沒牽連其中,而且也不是直係三代,所以事後也隻是貶官。

不過因此,也仕途不暢。

直到後來中宗天寶親政後,這位被秦家打壓許久的蘇家人,才算被皇帝有意示恩拉攏,畢竟武功蘇家跟韋蕭等家族一樣,早成了政治上的落水狗,孤立無援,可這樣的人倒正好為皇帝拉攏所用。

蘇良嗣也沒有別的路可走,於是倒也投桃報李,一心忠誠皇帝,天寶末年,蘇良嗣已經做到了冀州刺史、工部尚書、西京留守。

論官爵職位,蘇良嗣這個西京留守,當然比吏部侍郎郭待舉更有資格出任西昌行省總督,另一方麵,郭待舉畢竟和前西昌節度使郭待封是堂兄弟關係,出了五服那也是堂兄弟。

不過在殿上,秦孝忠倒也直接提出了一個疑問。

“蘇良嗣都八十九歲了,比太師還年長五歲,西昌邊遠,氣候險惡,蘇公還能擔負的起這首任行省總督之責嗎?況且,西昌鎮兵馬移駐衛藏後,這裏的西羌諸蕃以後更難管控,就算朝廷在當地也還會調駐一些兵馬,可朝廷設西昌行省的目的是要進一步全麵改土歸流,這個重任,蘇良嗣能夠擔的起嗎?”

這下皇帝也不由的尷尬的了。

蘇良嗣之所以成了西京留守,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年紀太大了,去長安的時候已經八十歲了。

雖然聽說他身體還挺好,但再好也是八十九歲了。

人家秦太師都才八十四,也沒說要繼續入朝輔政啊。

八十九歲了,在西京長安養養老可以,但去西昌做首任總督,明顯不太合適。

皇帝犯了個錯,忽略了這麼一個關鍵的年齡因素,他做太子時也沒見過蘇良嗣,因為蘇良嗣去長安都隻了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