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六章(1 / 2)

“什麼,一根布條?。”聞天吃驚的問道。

“是的,確切的說是一根紅色的麻布條。”張盟拿出一張照片遞給了聞天。據教授的助手小王說:這是最近在古高昌地區,今新疆柏孜克裏克附近一座古墓中發掘出來的,墓主人大概是高昌回鶻王國的一位貴族。這根布條緊握在已變成幹屍的墓主人手中,由於隨葬品相當豐厚,還出土了一批具有重要史料價值的摩尼教經書,所以這根布條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甚至沒有準備讓它參展。當昨晚小王接到教授的電話,讓他帶著203號展品趕到他家時,小王相當吃驚,還特意提醒教授203號展品隻是一根布條。但教授的心情顯然相當煩躁,隻是催促他盡快完好的把東西帶給他。至於,教授為什麼要?他就不知道了;不過據他回憶說,教授第一次看到布條時,就顯得很吃驚,不過後來也就沒再提起,他也沒有再注意。”張盟解釋道。

張盟的解釋非但沒有解開甚至隻有更加深了聞天的疑惑。他整理了一下思路,說道:“我整理了一下,現在大概有以下幾點疑問需要我們去解釋:

1.到底這根布條有什麼玄機,教授要自己的助手星夜拿來給他?

2 是誰為了什麼殺了教授?

3 教授死前留下的圖案到底是什麼意思?

4教授為什麼要讓梅玲來找我?”

我覺得我們應先從第3點入手,直覺告訴我:解開了這一點,其它幾點就能迎刃而解。”

張盟與梅玲也同意聞天的看法,“這樣吧,我們在這兒也想不出什麼頭緒,還是先去教授工作的博物館看一下,還有一些教授的東西需要梅玲去清點;然後,再到命案現場看一下還有什麼線索被遺忘了,雖然那時不太可能的,我已經做了細致的勘察。”張盟顯然對自己的工作能力相當的自負。

於是,由張盟駕車,三人直奔博物館而去。

梅洵生前工作的博物館,是一個私人性質的博物館,由一位酷愛西域藝術的香港富商出資建立。就在聞天離開後不久,梅洵也辭去北大公職來到了這個博物館,引起了學界一場不小的震動。人們不明白,一位知名的學者為什麼會作出這樣的舉動。

梅洵少時就讀與燕京大學曆史係,1946年轉入文科研究所古器物整理室攻讀考古研究生,師從梁思永、裴文中(注1)等大師;解放後,與考古學巨擎夏鼐(注2)等同時受聘於北大考古教研室。參與了如滿城漢墓發掘,馬王堆漢墓發掘,銀雀山漢幕發掘等一係列重大考古發現,特別是在明定陵發掘工作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一時聲明顯赫,被譽為新中國的考古權威。就是這樣一位德高望重,身居要位的學者卻要離開北大去一家私人性質的小博物館任館長。這在學界引起了一場強烈的地震。一時間,挽留的、不解的、猜測的、甚至唾罵的,眾說紛紜。直到今天也沒有人能說明白,梅洵當初為什麼要這麼做。

汽車飛快的疾駛著,窗外明媚的陽光毫不吝嗇的撒在巍巍青山上,讓人看上去有些晃眼。博物館就座落在北京昌平縣崔村,這裏地處半山區,環境優雅,北靠連綿起伏的燕山山脈,西北部與著名的十三陵風景區接壤,崔村鎮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境內有清朝恭親王奕忻之墓,履郡王墓,端親王墓等名勝古跡,確是一處風水寶地。

“聞天,聽說你後來是因為和祖父吵了架,一氣之下才離開北大的是嗎?”梅玲突然問道。

“隻是在學術上有些分歧,其實也沒什麼。”聞天敷衍道。

梅玲見聞天不太想說,再加上自己也是心事重重,也就不在追問了。

望著窗外飛馳而過的青山,往事又不斷浮現在聞天眼前。三年前,聞天正在攻讀考古博士學位,梅洵正是他的導師。這位學貫古今,謙虛和藹,在中國考古界享有崇高地位的導師一直是聞天崇拜的偶像。梅洵也對這個聰明好學的學生青睞有加,兩人相處的十分融洽。可就在聞天即將完成學業的時候,兩人的關係出現了裂痕,進而發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起因就是聞天的博士畢業論文。聞天到現在還清楚的記得,當他興高采烈的把自己的論文《試論明成祖北征與鄭和下西洋之間的關係》交給自己敬愛的導師時,梅洵那令人吃驚費解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