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七章(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至於老年人軀幹、四肢皮膚上出現圓形,約蠶豆大,邊界明顯的脫色白斑,屬於皮膚退化性病變,隻是提醒您皮膚正逐步衰老,應注意保養,對身體健康方麵並沒大的影響。

另有一種皮膚疾病除可見白斑外,還會出現細細的鱗屑,醫學上稱為白色糠疹,也就是俗稱的\"白癬\"。由於慣稱為癬,就容易讓人誤以為是真菌感染,而錯誤選用癬藥治療,以致加重病情。其實白癬是濕疹的一種,多發於孩童臉部,治療隻要采用弱性類固醇塗抹於患部,很快便可痊愈。

小孩子臉上出現的白色斑點,還需考慮汗斑的可能。汗斑是在流汗季節才易感染的皮膚病。這種病是由一種真菌感染,在成人多發於軀幹,然因在孩童多發於臉部,常與白色糠疹混淆,須多加留意。

你的膚色與胃腸有關

皮膚的顏色、光澤是身體健康的\"晴雨表\",如同內髒的一麵鏡子,與內髒密切關係,相互影響。我們可以借著觀察皮膚,及早發現許多內在器官的毛病。

中醫素有\"肺白、腎黑、肝清黃、脾黃、心紅\"之類的診斷方法,大致的意思是說皮膚的顏色往往與內髒健康有關聯。

比如患有愛迪生氏病的患者,因副腎皮質功能不全引起的廣泛性皮膚及黏膜色素沉著,所以皮膚會呈現黑褐色或青銅色。

而患有肝硬化、肝癌、肝膽疾病末期、慢性心肺功能不全、腎上腺功能衰竭,以及慢性腎功能衰竭造成的尿毒症等患者,也常出現臉色黑暗,無光澤,且病情愈重,顏色就愈深。

有時,長期使用某些藥品,如砷劑、抗癌藥,亦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臉色變黑,隻要一經停藥後即可恢複正常。

生活中很多劣質的化妝品,特別是口紅、粉底、粉餅等,因含有多種對皮膚有刺激性的紅色顏料,則會引起皮膚炎,繼而導致色素沉著,使整個臉部變成茶褐色,甚至紫灰色。由於患者大多是女性,故名\"女性臉部黑皮症\"。肝髒及副腎皮質功能不良,或對陽光過敏的人,最易患此病,應小心防範。

有一種能夠使皮膚變黑變粗的、醫學上稱之為\"黑色棘皮症\"的疾病,常是胃癌的危險信號。據統計,惡性黑色棘皮症患者,89%合並有胃癌存在,其中約有1\/3的人,在沒有胃癌的任何症狀前,就會因癌細胞釋放出的一種物質,而使皮膚變黑變粗,常見於頸部、腋窩、肘窩、臍窩及外陰等曲折部位,有時顏麵、口唇、足手背等處偶亦可見。

臨床上,盡管有些疾病,如垂體異常、糖尿病患者,往往皮膚也會變黑變粗,當然,皮膚顏色隻是中醫診斷時的一個參考而已,不能僅憑顏色,就斷定病情。當發現自己的皮膚有逐漸變黑趨勢,應去醫院做全麵的體檢。

\"臉紅\"不隻意味著羞怯

很多發燒的病人,滿臉通紅,主要是由於循環血量充足,血液流動加快,致使體溫升高,毛細血管擴張,致使\"滿麵紅光\"。可見,一般人認為的麵色紅潤並非就代表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正常人很容易出現臉紅,如外界氣溫升高、情緒激動、飲酒等常使人兩頰泛紅,這是麵部暫時性皮膚毛細血管擴張的表現。病態的臉紅多見於熱症,尤其是發生高熱時;許多高血壓病人所呈現的紅光滿麵,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靈樞·五色》篇說:\"以五色命髒,......赤為心\";又說:\"黃赤為熱\"。可見麵色紅與發熱關係密切。如有一種類型的結核病患者,由於長期低熱,兩麵顴部可呈緋紅色,其原因為體內血容量減少,甲狀腺分泌增加,顴部皮膚由上頜動脈的分支眶下動脈所支配,而上頜動脈和甲狀腺上動脈則共同起源於頸外動脈。又甲狀腺素的分泌高峰多在午後,因此,結核病人,兩顴發紅,多見於午後。此時,甲狀腺和顴部皮膚血流量增大。

其他如煤氣中毒時,臉部會泛出櫻桃紅色;如皮膚呈現赤紅,顯示體內的紅血球含量偏高,或可能心髒、肝髒出了問題,特別是紅色見於麵頰及腮上時,更要提防心髒病的發生;如果是麵色通紅,且伴有口渴甚至抽搐,則以急性感染所引起的高熱性疾病最為常見。

此外,造成皮膚發紅的皮膚疾病,也非常普遍。如患有紅皮病人,全身的皮膚會變紅,且會有鱗屑脫落;若感染蕁麻疹,皮膚會突然發癢,且有形狀和大小不定的紅色扁平腫塊;若是感染藥疹、風疹、中毒疹、猩紅熱等疾病,則會產生紅色小顆粒。

在發紅的皮膚上,若長出一粒粒小疙瘩,而且會癢,則是感染汗疹的症狀;若是感染急性濕疹或接觸性皮膚炎,也會有同樣症狀,疙瘩最後會變成小水泡,用手抓後容易糜爛,流出分泌物。

頭發的部位,如果染患脂溢性濕疹,除了皮膚會變紅外,且會生出油性發癢的頭皮;若是位於麵頰兩側,出現對稱的蝶形紅斑,即是紅斑性狼瘡;至於在手的拇指或小指根部膨脹部位,若出現斑點狀的發紅現象,則要懷疑罹患肝硬化的可能。

有些人先天即產生有紅痣的血管瘤;也有人出生後一兩周發生了草莓狀血管腫。其實在嬰兒時期,要以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皮膚炎)最為常見,先天性過敏的小孩,除了有易發癢和易感染的皮膚外,也容易發生過敏性鼻炎和氣喘,而且這種體質會遺傳,值得重視。

嬰幼兒患此病時因為不會說話,隻能以哭鬧來表示不舒服。但是,通過仔細觀察嬰幼兒有不正常哭鬧行為,並發覺常有搔抓皮膚的動作,也許就是感染了異位性皮膚炎,家長切勿掉以輕心。

突變\"黃皮膚\",小心肝膽生病

正常人的麵色應微黃,略帶紅潤,並稍有光澤,如果麵色發黃,尤其是突發性麵色發黃,多為肝膽出現了問題。在醫學上稱之為黃疸,是由於肝髒細胞受損或膽道阻塞,導致血中膽紅素濃度超過正常範圍,滲入組織和黏膜,致使麵色和皮膚變黃。

若發現臉色發黃,包含鞏膜,甚至全身都變黃時,首先要考慮黃疸症的可能,本症多見於急性傳染性肝炎(含乙型、丙型肝炎)、膽囊炎、膽囊癌、膽道結石和胰頭癌等疾病,因血清中膽紅素濃度明顯增加,即會出現黃疸。

按中醫的學理,黃疸可分成陽黃和陰黃兩種類型,其中肝髒對膽紅素處理障礙,造成的黃疸性肝炎是肝功能障礙所引起,或肝外膽汁排泄障礙造成的肝後黃疸,是肝外膽道係統阻塞所引起,這兩種黃疸,由於血液中的紅血球不減少,因而在皮膚會呈現黃色鮮明,即稱為\"陽黃\";若黃疸是來自膽紅素生成過多造成的肝前性黃疸,多為溶血所引起,因而皮膚會呈現黃色晦暗,麵色萎黃,即稱為\"陰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