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章 草本植物與現代生活(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民間小秘方:

1.皮膚瘙癢、浮腫,可用蓖麻油塗搽。

2.頭發枯黃,取蓖麻籽仁若幹,入鍋加香油適量煎至焦黃,揀盡渣滓,三天後用所得油液反複刷塗頭發。長期堅持使用此方,能使枯黃頭發變得順滑且烏黑亮麗。

3.腳氣痛癢,可選取飽滿蓖麻籽七粒,剝除殼後搗爛,與蘇合香丸一起貼腳心處即可止痛癢。

【藜蘆】

藜蘆又叫山蔥、蔥葵,一年生草本植物。根可入藥。味辛,性寒,有毒。其主要功用是抗病毒、降血壓,可用於治療驚風、驚癇、小兒喘息痰疾、咳嗽氣逆、喉阻塞不通、胸膈風涎、鼻息肉、頭部疥瘡瘙癢、馬疥癬、各種惡瘡、痢疾等。

民間小秘方:

1.中風痰積,取十分藜蘆與一分鬱金,均搗碾成粉末,每次取一小撮藥末,取一盞溫漿水衝服,待痰吐出即愈。

2.鼻息肉,以三比一的比例取藜蘆與雄黃各若幹,一同入杵臼搗碾成細末,加蜂蜜調拌後,點入鼻中,注意避開鼻息肉兩邊。一日三次,直到息肉自然消失。

【射幹】

射幹又叫烏蒲、烏扇、野萱花、紫金牛等。屬鳶尾科植物。根可入藥。味苦,性平,有毒。能消炎、促進唾液分泌,用於治療慢性咽炎、支氣管炎、鼻竇炎等,能清熱降火、祛積痰、舒結氣、除口臭、消腫毒、破腫塊、散瘀血,可通利大腸、增強食欲、明目養肝。

民間小秘方:

1.大小便不通、久治無效,最好取生長在水畔的射幹根,搗爛碾末,飲服一盞。

2.傷寒感冒、咽喉腫塞,取生射幹根搗碎,入鍋,加豬油煎至焦熟,揀除渣滓做成紅棗大小丸劑含服。

【商陸】

商陸又叫當陸、章柳、馬尾。根可入藥。味辛,性平,有毒。其主要功用是能祛痰、止咳、破腫毒、疏導五髒、消散水氣、通利大小便、抗腫瘤、抑病毒、降血壓等,可用於治療氣管炎、腫瘤、水腫、消化道出血、腎結石、毒蛇咬傷、疝氣、癰腫(外用敷貼)、咽喉堵塞、惡瘡、蠱毒等。

民間小秘方:

1.水腫,取白商陸根(去皮)均勻切碎,入鍋加三升水煎煮至一升,另取適量粟米,熬煮成粥,每天空腹食用。

2.一切腫毒,挖取生嫩商陸根,入臼加少量鹽一起搗爛敷貼患處,一日兩次。

【白芷】

白芷又稱苻蘺、澤芬。多年生草本植物,開白花,果實長橢圓形,根粗大,圓錐形,有香氣,根、葉均可入藥。沐浴時加入若幹白芷葉,不僅能有效除菌、抗病毒,還能治療風疹瘙癢、蕁麻疹、丹毒。

白芷根味辛,性溫,無毒,用途更加廣泛。可用提煉製作潤麵油,使顏麵亮白盈香,且能治傷風頭痛、頭暈腦眩、貧血頭脹痛、跌打摔傷、蛇蟲咬傷,還可緩解砒霜毒性。總之,白芷的功效在於平喘、止痛、消炎抗菌。

另外,白芷葉煮水煎湯用於洗浴,能有效抗病毒,除細菌,可治療蕁麻疹、風疹瘙癢、丹毒等。

【牡丹】

牡丹又名木芍藥、花王。屬落葉灌木,葉子有柄,羽狀複葉,小葉卵形或長橢圓形,花大,單生,通常紅色、粉紅或粉白,是著名的觀賞植物。

牡丹根與皮都能入藥,入藥時稱丹皮。味辛,性寒,無毒。其主要功用是能治療中風抽搐、惡寒發熱、頭疼腰痛、風瘡疥癩,能祛瘀血、通血脈、利關節、強筋骨、除風痹。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牡丹根皮能消炎、抑菌、降溫、解熱、鎮痛、解痙、安神,能用於治療各種皮膚病、過敏性鼻炎、肢體疼痛、高血壓等。

民間小秘方:

將等量的丹皮、防風碾末,用溫酒送服,一次二錢,對治療小腸串氣所致的腹部脹痛有神效。

【茉莉】

茉莉為常綠灌木,葉子卵形或橢圓形,有光澤,花白色,香味濃厚。供觀賞,花可用來熏製茶葉。茉莉花味辛,性熱,無毒。可提煉製作茉莉花霜、油等,用作護顏美發。

茉莉根性熱,有毒。可作麻醉藥用。取茉莉根一寸磨碎,以酒送服,可令跌損骨折或骨節脫臼需接骨者昏迷一天以便施行接骨手術。注意,若茉莉根用量增加一倍,則昏迷遞增一天。故應掌握用量。

民間小秘方:

肺熱咳嗽、痰中帶血、便血、月經不調等,可取適量銀耳入鍋加水煮沸後,再撒入若幹茉莉花。煮銀耳時可按各人口味加入鹽、味精、料酒等佐料。此藥方還能治療老年性支氣管炎、頭暈耳鳴、慢性咽炎、高血壓、冠心病,可滋補神經衰弱、病後體弱等。

【芍藥】

芍藥為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狀複葉,小葉卵形或披針形,花大而美,有紫紅、粉紅、白等顏色,供觀賞。以揚州所產芍藥入藥最好。芍藥一般十月發芽,春季才生長,三月開花。品種繁多,一般取單葉芍藥的根入藥。芍藥根味苦,性平,無毒。顏色與花的顏色相應。

芍藥根具有利尿、止瀉痢、瀉肝火、降胃氣、緩中益氣、安脾肺、補五髒、除水濕、消癰腫、活血散瘀、通利血脈、退熱除煩、止痛、止咳、明目等功效,多用於治療小便淋澀、痢疾、目赤腫痛、腸胃壅滯、驚狂頭痛、癰腫疼痛、瘡疥癤癬等症。現代醫療驗證,白芍根具有解熱、解痙、定驚、安神、鎮痛、消炎、抗菌及提高免疫力的功效,臨床用於治療胃炎、潰瘍、痔瘡、痙攣、疼痛症、冠心病、慢性鼻炎等。

民間小秘方:

1.魚刺鯁咽,直接取白芍根嚼汁咽下。

2.瘡痘腫痛,以酒送服白芍根粉末,一次半錢。

3.腳氣癢痛,將白芍根六兩、甘草一兩一起搗碎碾末,用白開水衝服。

4.鼻流血不止,取紅芍根研末,加水煎服二錢即止。

【薄荷】

薄荷又名仁丹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莖有四棱,葉子對生,花淡紫色,莖和葉子有清涼的香味,可以入藥,提煉出來的芳香化合物可加在糖果、飲料裏。蘇州所產薄荷為藥用首選。其莖葉味辛,性溫,無毒。用作菜肴經常食用,能清潔口腔、消除疲勞並有補腎之功效,對治療傷寒頭痛、小兒風涎、疥癬瘡癩、風疹瘙癢、消化不良、心腹脹滿等有明顯療效。另外,用薄荷葉塞鼻可止鼻衄血,外用可敷治蜂蛇咬傷。

民間小秘方:

1.吐字含混不清或結巴,取天然薄荷葉洗淨,用薑汁、蜂蜜調勻搽塗即可。

2.目赤腫痛及糜爛,用生薑汁將適量薄荷浸泡一夜,晾幹後研末,一次取一錢用開水衝泡,拭洗眼睛,效果良好。

【蘭草】

蘭草又名孩兒菊、女蘭、香草、都梁香、千金草。性喜潮濕,多生於水邊低窪處。莖紫色,節紅色,葉綠色,叢生。春季開花。現在人們稱其為佩蘭、建蘭。蘭草味辛,性平,無毒。蘭草主治百日咳,有化濕、清暑之功效。

民間小秘方:

1.加水煎煮蘭草葉,內服可解吃牛、馬肉等引起的中毒,外洗擦可治療各種風病。

2.可提煉製成芳香潤發劑。用於洗搽頭發,能使頭發烏黑亮麗、清香盈盈。

【馬蘭】

馬蘭又名紫菊,多年生草本植物,葉互生,披針形,邊緣有粗鋸齒,花紫色,形狀跟菊花相似。多生長於湖澤潮濕處。味辛,性平,無毒。根葉均可入藥。搗生根葉為末,塗敷蛇咬傷效果好。

民間小秘方:

1.腸結疼痛,取馬蘭根或葉咀嚼咽汁便可止痛。

2.取甘草、馬蘭若幹,加醋用小木槌捶打搗爛後敷於患處,對治療丹毒等有奇效。

3.瘧疾發作之日的清早,可服用馬蘭根葉搗成的汁水。

4.外傷出血,隻需取馬蘭根葉、旱蓮草、櫃子葉、鬆香搗碎後敷於傷口即可。

【鬱金香】

鬱金香,多年生草本植物,葉闊披針形,有白粉,花通常為鮮紅色,花心黑紫色,花瓣倒卵形,結蒴果。供觀賞,根和花可入藥。鬱金香花味苦,性溫,無毒。可除臭、解蠱毒,並可提煉製成香藥。鬱金香根可止尿血,治耳痛,止痔瘡腫痛。

民間小秘方:

1.將鬱金香根碾末,加一把蔥白,用適量水煎至三成熟,溫水送服,一日三次,對尿血患者有顯著療效。

2.取鬱金香根研末一錢,用水衝調後滴入耳內,再立即倒出,可有效治療耳痛。

3.鬱金香根研末,用少許水調和後塗敷,可止痔瘡腫痛。

【香薷】

香薷,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呈方形,紫色,有灰白色的毛,葉子對生,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花粉紅色,果實棕色。莖和葉可以提取芳香油。全草入藥。味辛,性微溫,無毒。能消水腫、治腹痛吐瀉,香薷煮汁飲服半斤,可治肌肉痙攣萎縮,碾末以水衝服可止鼻出血,可消除口腔異味、降火除煩熱、治腳氣。

民間小秘方:

1.春天以香薷代茶泡飲,有益胃髒,能消暑、預防熱病。

2.將一斤香薷葉和一鬥水熬煮後去渣,再熬成膏狀,加白術碾末七兩,調和製成梧桐籽大小的丸藥若幹,每次用米湯送服十丸,每天日服五次,夜服一次,可有效治療水腫。

【豆蔻】

豆蔻即草豆蔻,大小如桂圓,但稍長於桂圓,皮黃白色。花、仁可入藥。

豆蔻花味辛,性熱,無毒。其功用是治霍亂、調中焦、解酒毒、補胃氣、降氣止嘔逆等。

豆蔻仁味辛、澀,性溫,無毒。可治胃虛嘔逆、飲食不振、瘧疾、腹脹氣短胸悶以及口臭等症。

民間小秘方:

1.瘧疾,將等份草豆蔻仁、熟附子、二枚大棗、七片生薑、二盞水,煎煮至一盞,以溫開水送服,療效好。

2.腹脹氣短胸悶,取一兩草豆蔻仁,去皮碾末,以木瓜燉生薑湯送服,一次半錢。

3.口臭,取草豆蔻仁、細辛若幹,碾末漱口。

【肉豆蔻】

針對草豆蔻而命名。去殼取實入藥。味辛,性溫,無毒。消食溫胃、止瀉,主治寒氣入內所致胸脹腹痛、小兒吃奶吐瀉及霍亂吐逆。

民間小秘方:

瀉痢,煨肉豆蔻實一兩,木香三錢,均碾成粉末,和大棗肉泥調勻製成丸藥,用米湯送服,一次五十丸(丸藥每粒如梧桐籽大小)。

【白豆蔻】

白豆蔻除皮炒用可入藥。味辛,性大溫,無毒。小兒因胃寒所致吐乳,中醫常用白豆蔻仁、砂仁各十四個,生甘草、炙甘草各二錢,研末,置入小兒口中,療效好。還可治白內障、解酒毒、除瘧疾寒熱,具有寬胸消食、補脾益肺、行氣、收斂等功效。

【益智子】

益智子主要功效是益脾長智,故得名。味辛,性溫,無毒。

民間小秘方:

1.尿頻可取若幹鹽炒益智子、烏藥碾末,和酒煮山藥粉糊成梧桐籽般大小的藥丸,飯前以鹽開水送服七十丸,療效顯著。

2.女子崩漏,取炒幹的益智子碾末,料酒加鹽送服一錢,有奇效。

【當歸】

當歸,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狀複葉,花白色,傘形花序。有許多細根,果實長橢圓形,整個植物有特殊香氣。根可入藥。味甘,性溫,無毒。因其具有調血的功用,是治療婦科疾病的一味重要中草藥,古人便賦予它以“思夫、盼夫速歸”之意,故名當歸。後來人們便常借它來表達思念親人、友人的情懷。

民間小秘方:

1.衄血不止,取焙幹當歸研末,米湯送服,一次一錢。

2.瘧疾,取當歸一兩,以水煎服,一日一劑。

3.外傷出血、失血眩暈、產後崩漏,當歸二兩、川芎一兩,一次取五錢,加七分水、三分酒,煮至七成熟,熱水送服,一日兩次。

4.便秘,取適量白芷、當歸,碾末,用米湯送服,一次二錢。

【丹參】

丹參又叫赤參,紅色。按照五色療法的原理,赤色入心,可主治各種心病。一年生草本植物,一般春二月發芽,三到九月開花,花呈紅紫色,穗狀。根可入藥。味苦,性微寒,無毒。一般秋季采挖丹參根,整修洗淨,潤透後切片,曬幹,可生用或酒炒後服用。其功用是活血去瘀、涼血止痛。對治療女子月經不調、痛經、閉經有良效,還可安神定心、治心煩失眠,能消腫清熱等。

【積雪草】

積雪草,蔓生草本植物,莖細而剛勁,葉子圓形,約如銅錢大小,能當生菜吃。農曆八九月份采摘的莖葉最適宜入藥。味苦,性寒,無毒。其功用主要是用於治療各種皮膚病,如通身發熱、發紅,皮膚生大熱惡性瘡癤、癰疽等。

民間小秘方:

1.將積雪草莖葉搗汁飲服,對治療小兒熱病、發高燒有奇效。

2.取適量積雪草莖葉,碾汁,濾去渣滓,點入眼瞼內,可有效治療紅眼病。

【人參】

人參,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肥大,肉質,黃白色,掌狀複葉,小葉卵形,花小,淡黃綠色,果實扁圓形。根和葉都可入藥,有滋補作用。味甘,性微寒,無毒。其主要功用是能滋補五髒六腑,安神補腦明目,主治五勞七傷、體質虛弱、傷寒所致飲食不振及驚悸虛虧多夢等。經常服用,可延年益壽,是一味名貴滋補藥。人參在貯藏時,應注意防蟲蛀食,可置於新容器中密封保存。

【獨活】

獨活又名長生草、羌活、護羌使者等。根可入藥。味苦或甘,性平,無毒。獨活是製作風濕骨痛膏藥的最主要成分之一,對治療關節炎、風濕骨痛、頸椎腰疼、四肢風寒酸痛有顯著功效。

民間小秘方:

1.取去皮或焙幹獨活根、防風、紅豆等份碾末,嗅入鼻中,對治療太陽穴疼痛有奇效。

2.將焙幹獨活根若幹以酒煎煮至溫熱,漱口即可止風牙腫痛。

【白術】

白術,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橢圓形,花紅色。根狀莖,中醫入藥。味甘,性溫,無毒。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生津止渴等功能,是傳統的補氣藥。現代醫療研究成果表明,白術具有免疫調節、延緩衰老、利尿、降血糖、抗菌、保肝、抗腫瘤以及強身健體的功效。

【甘草】

甘草別稱國老。多年生草本植物,莖有毛,花紫色,莢果褐色。根有甜味,可入藥,又可做煙草、醬油等的香料。味甘,性平,無毒。具有強肌健身、輕身延年的功效。采集甘草根,去蘆頭及皮,陰幹後直接食用,可清熱解表瀉火;加水煎煮後,可有效治療咽喉腫痛、祛除邪熱,頤養元氣,具有潤肺補脾之功效。古人還發現甘草能解七十多種礦物毒及一千二百種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毒,各類藥方中很少有不用它的。因而,甘草被稱為眾藥之主。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甘草具有消炎、抗病毒、免疫調節等作用,能祛痰止咳、降血脂、抗腫瘤,可有效治療肺結核、慢性咽炎、支氣管哮喘、鼻竇炎、肝炎、皮炎、皮膚瘙癢、凍瘡、燒傷、燙傷、皮膚皸裂、腰腿痛以及食物中毒等。

民間小秘方:

1.咽喉腫痛,取炒甘草二兩;另取桔梗一兩,用水浸一夜後取出,同炒甘草一起入鍋加水適量、阿膠半斤,煎煮後服用湯液。

2.傷寒驚悸,將二兩甘草入鍋,加二升水煮至一升,濾去渣滓,連服七日,一日一次,一次適量。

3.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咳嗽等,取生甘草與蜜棗適量,入鍋煮湯服飲。

【黃連】

黃連,多年生草本植物,莖高三四寸到一尺不等,羽狀複葉,花小,白色。根莖可入藥。味苦,性寒,無毒。其主要功用是清熱下火、止渴、消腫痛、利五髒等。

民間小秘方:

1.取黃連五錢、酒兩盞,入鍋煎煮約七成熟,倒入三錢黃醋,調勻後趁熱服食,可有效防治破傷風。

2.肝火疼痛,可取黃連、薑汁若幹,一起入鍋炒過,碾末,用稀粥調勻,團成小藥丸若幹,一次三十丸,溫開水送服。

【胡黃連】

胡黃連,以其功用性味與黃連相似且又出自古波斯國,故得名。根可入藥。味苦,性平,無毒。其主要功用是補肝膽、明目、益腸胃、止冷熱瀉痢、治痔瘡等。

【黃芩】

黃芩,葉青色、細長、叢生、兩兩相對,六月開花,紫色。根可入藥。味苦,性寒,無毒。其主要功用是降火除煩熱、止瀉痢、疏通小腸、治胃熱、腹痛、風熱頭痛等。李時珍二十歲時感冒咳嗽持續時間較長,導致肺熱痰多、咳嗽不止,服了一味黃芩湯,肺熱即退、咳嗽亦止。

民間小秘方:

用清金丸療肺熱。清金丸的具體製作方法是取黃芩根炒後碾末,用水調和,製成如梧桐籽大小的丸藥,一次二三十丸,開水吞服。

【桔梗】

桔梗,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花暗藍色或暗紫白色。供觀賞。根可入藥。味苦,性微溫,有小毒。其主要功用是補血氣,利五髒、腸胃,治咽喉腫痛、寒熱風痹、腹中冷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

民間小秘方:

1.取桔梗、陳皮、半夏各三錢,外用五片生薑,置炒藥鍋內,倒入二盞水,煮至約一盞,飲服可治傷寒腹脹。

2.牙齦腫痛,可將桔梗、薏苡仁等份研末,溫水送服。

【柴胡】

柴胡,一年生草本植物,二月長苗,芳香濃鬱,莖堅勁,青紫色,根淡紅色,花黃色。根可入藥。味苦,性平,無毒。有鎮靜、止痛、止咳、解熱、抗炎作用。

民間小秘方:

伏暑瀉痢,取同等分量的柴胡、黃芩,加入酒與水各半煎煮至七分,待冷後,飯前飲用。

【天麻】

天麻有風時不動,無風卻自行搖曳。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莖肉質,地上莖杏紅色,葉子呈鱗片狀,花黃紅色。塊莖可入藥。味辛,性溫、平,無毒。其主要功用是通血脈、補陰助陽、益氣力、消癰腫、治頭痛眩暈、癱瘓、中風不遂等。

民間小秘方:

腰腿疼痛,取天麻、半夏、細辛各二兩,拌勻,等份分裝入兩個絹袋,入鍋蒸熟後,交替熨敷痛處,待到出汗,即可止痛。幾天後可重複一次。

【升麻】

升麻,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長苗,葉子為青色,四五月份開白花,六月結黑色的果實,根多須,紫黑色。升麻根可入藥。味甘、苦,性平、微寒,無毒。可解各種毒、辟瘟祛邪,治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寒熱頭痛、時氣毒癘、癰腫豌豆瘡、小兒驚癇,能發浮汗、補脾胃、化瘀血、消斑疹、止瀉痢等。

民間小秘方:

1.伏暑熱痱瘙癢,可取升麻若幹煎湯,內服並外洗搽患處。

2.明目去翳,取升麻、樸清、梔子、大黃、犀角、黃芩各二兩,豆豉二升,稍煮後碾末,加蜂蜜調勻,做成梧桐籽大的丸藥,溫水送服。

3.胃熱牙痛,升麻煎湯,或將等份升麻與生地黃一起煎湯,趁熱含嗽可解毒止痛。

【白芨】

白芨又名連及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長,開紫紅色花,地下塊莖白色,中醫入藥。味苦,性平,無毒。能生新肌止疼痛去疤痕、治腸風痔瘺、結熱不退、痢疾、各種風病、溫熱瘧疾以及紅眼病等,還能去除白癬疹疥。

民間小秘方:

1.皮膚因寒冷幹燥而裂開,取白芨末若幹,加少許水調和,塗搽裂口,注意上藥後避免接觸水。

2.燙傷燒傷,用白芨末加適量油調勻,塗敷燙燒處。

3.癤瘡腫痛,取半錢白芨末,加適量水調和,濾淨後,取厚紙一張,包紮患處。

4.跌打骨折,用酒調勻二錢白芨末,內服,功效顯著。

【白蒿】

白蒿,開小花,葉子羽狀分裂,氣味濃鬱。苗根可入藥。味甘,性平,無毒。其主要功用是益氣補中、滋生毛發、明目、聰耳、開胃健脾,解食河豚中毒,治風寒濕痹,利五髒等。

【艾】

艾,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有香氣,可入藥,內服可作止血劑,又供灸法上用。也叫艾蒿或蘄艾。葉、實中醫入藥。葉苦,性微寒,無毒。艾葉煎服有止血功效,也可用作灸百病(見火部。艾火),治瀉痢、吐血。艾實味苦、辛,性溫,無毒。可聰耳明目。

民間小秘方:

1.傷寒時所致頭痛,取幹淨艾葉三升,入鍋加一鬥水煮至一升,一次性服用,待汗出即愈。

2.頭風疼痛,取艾葉(新鮮)搗碎揉搓成丸,經常放在鼻孔下嗅一嗅。

3.脾胃冷痛,將白艾焙幹碾末,以沸水衝服,一次二錢。

【車前草】

車前草俗稱蛤蟆衣或地衣,古書上稱其為芣苢或寫作芣苡。如《詩經》中的名篇《芣苢》。中醫入藥。味甘,性寒,無毒。其主要功用是利小便、明目、補五髒,化瘀血,治金屬創傷、便血、尿血,止鼻衄血等。

民間小秘方:

1.鼻衄血,取生車前葉若幹,搗出汁水,直接飲用即可。

2.小便淋澀,可用一斤車前草,添三升水下鍋煮至一升半,分三次服用,也可加桑葉汁或冬瓜汁一起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