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735章 下鄉調研(1 / 2)

小周“哦”了一聲,就繼續開車。在一個比較僻靜的小餐館前,他停車讓劉立海下來吃午飯。吃飯的時候,劉立海就和這家小餐館的老板聊,問他們這裏的孩子上學問題怎麼解決。

老板看了看劉立海,又看了看小周,答非所問地說小周是本縣人,劉立海肯定不是本縣人。

劉立海問老板:“你怎麼看出來的?”

老板一邊盯著劉立海看,一邊收拾碗筷,嘴裏也沒空著,說:“你長著一張嫩白的臉,在林縣冬季和夏季時間最長,風吹雨打,不可能有這麼嫩白的臉。”

劉立海被老板說得臉一陣發燒,他又感覺是不是自己的這個樣子,常讓人誤解,他就不是一個能夠幹實事的人。他不甘心地又問老板:“這裏的孩子們上學有問題嗎?”

老板這次沒有回避劉立海的問題,而是問他:“你是當官的嗎?看樣子不像。不過我還是告訴你吧,這裏的孩子上學很成問題。幾個村合在一起才有一所小學,好一點的家庭拚著命把孩子往縣城裏送,差一點的家庭,任由孩子們自生自滅了。”

劉立海又問老板:“這個問題最嚴重的是哪些村?”

老板說了一個名字,周家灣村,有十個自然組,算是崗子嶺鎮最大的一個村。隻是周家灣村小車進不去,摩托車可以進去。劉立海讓小周在餐館裏等他,他讓老板送他去,誤的工,他付工錢。他拿出五十塊錢給老板,老板欣然同意。

一路上,老板給劉立海講,這裏的孩子們失學率比較高,十二、三歲去打工的現象普遍得很,一個班幾個學生、十幾個學生都算正常。劉立海沒有說話,這些情況超出他的想象力,他從來沒有去想鄉村的教育狀態,也從未去過這麼僻遠的鄉村。他生活在京江市,他的生活概念裏沒有鄉村這個詞。盡管他在北京上大學的時候,班上也有從鄉村而來的學生,但是這些學生的家境大多比較富裕。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是在鎮上或者縣城上的學,真正從鄉村一步一步考入北京的孩子,在劉立海的生活圈子中,真的還沒有遇到過。

周家灣村到了,小學坐落在一個山腳下,有兩排房子,一排顯然是重新裝修過的房子,一排則破敗不堪。劉立海直接走進了校園,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隻有三個教室有孩子們在上課,而且每個教室的孩子們一群麵向朝東,一群麵向朝西。其中有一個教室竟然隻有六個孩子朝向一致。

劉立海的出現格外引人注目,孩子們都往窗外看,驚動了上課的老師。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師從教室裏走了出來,問劉立海:“你找誰?”

劉立海問他:“我想見見你們的校長。”

老教師說:“我就是。”

老教師的褲子打著補丁,手上沾滿了粉筆灰,臉上的皺紋如刀刻一般,深淺不一地交織成一幅歲月的蒼桑圖畫。劉立海鼻子一酸,他實在沒有想到他看到的現場是這個樣子,這些和他的想象完全脫節。他對老教師說:“老師好,您上完課,我再和您聊聊好嗎?”

老教師笑了笑,轉身走進教室,讓學生們自習。他帶著劉立海去了他的宿舍,宿舍的窗戶破損的地方用報紙糊著。這個情況在電視裏見過,在真實的生活裏,劉立海還是第一次見到。他終於明白為什麼那麼多大學生願意在北京過著無比艱難的蟻族生活,也不願意回到自己的家鄉去。

劉立海問老教師:“你們學校有幾名老師?工資由誰發?”

老教師歎了一口氣說:“本來有三名,鎮裏分來一名年輕老師,可幹了不到兩個月,就走了。現在就剩下他還有一位女老師,也四十多歲了。他們老了後,誰來管這些孩子們呢?工資原定一百五一個月,村裏沒有錢,通常能夠領到一半就算萬幸了。”

劉立海沒想到老教師們的工資如此之低,後來老教師給他解釋,他們都是村裏請的代課老師,這一代課就是幾十年,“代”字取不掉,他們就享受不了國家有關教師補貼的種種待遇了。老教師還告訴劉立海,以前這所小學很火紅,那個時候他還年輕,雖然是代課老師,可他覺得很自豪。那個時候孩子們多,一個班四、五十人,有從城裏來的知青,有剛剛高中畢業的學生,老師的力量還是很強大的。現在孩子少,家裏條件好一點的學生要麼在鎮裏上學,要麼直接在縣城借讀,鄉村小學就破敗了。主要還是師資力量不足,導致學生家長們拚著命地把孩子往縣城送。據說縣城私立學校很火暴,大多都是這些在外打工,或者做生意賺了錢的家庭,高代價地培養著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