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二百六十一章 移民潮(1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一晃眼到了一六四七年的十二月間,這一年多來,最為流行的關鍵詞就是移民、下海,“移民”和“下海”本來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才開始在後世的中國流行,但是曆史的軌跡發生了變化,移民和下海在一六四六年這一年開始起勢,在一六四七年年開始加速,終於在本年度形成了一股“移民熱”和“下海熱”。

一六四六年的十月,也就是“天津事變”之後的一個月,大明對遼東的無主土地進行了拍賣,這一次還是沿用昔日拍賣台灣土地的模式,當然也不是簡單地重複,此次拍賣還推出了一個特別政策,那就是根據買入土地的多少,可以按比例配給氮肥購買指標,這一點對於買地的人具有相當的吸引力。

磷肥和鉀肥在1646年的年初就已經有人批量生產,在王承恩的提點下,一些燒窯的行家轉行燒製出了磷肥,後來又有人製出了鉀肥。而氮肥的生產,直到攻克了合成氨技術,才於四六年六月試製出了氮肥。氮肥隨後在幾處試驗田試用,增產的效果自然十分顯著,經過《明報》的大肆報道,大明百姓知道了有一種叫做化肥的東西,將化肥施在田地裏,產量至少能提升五成以上,隻要老天雨水正常,或者水利灌溉到位,然後施上一點神奇的化肥,就能保證糧食增產豐收。

隻是化肥的產量實在是太低,根本就不可能滿足大明的市場需求,其中氮肥更是異常的緊俏,價格高到了離譜的地步,就算這樣,還是供不應求。如今遼東土地拍賣還配給氮肥購買指標,算起來比當初買台灣的土地還更加劃算,當年買台灣土地的人基本上個個都富了,買的土地越多,越是大發其財。榜樣擺在那裏,使得此次遼東的土地拍賣更勝上次,昔日錯過了台灣那次機會,如今再也不能錯過遼東的機會了,買台灣土地發了財的一幹人,也一樣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

此外,大明對於守衛遼東的軍人,提供十畝土地的八折優惠,這些軍人在遼東一年多,自然知道遼東土地的肥沃以及礦藏的豐富,於是紛紛寫下家書,動員家人來遼東發財。

遼東的第一輪土地拍賣賣出土地一千萬畝,全部售罄,取得了圓滿成功。第二輪土地拍賣時間定在一年之後,隻因崇禎確定的策略是穩步推進,一則不想竭澤而漁,二則耕種土地需要移民支持,以大明現階段的交通運輸能力,動輒說要移民百萬數量級的人口前往遼東,那可不是一件隨便YY就可以辦到的事情。

此時李自成的大順還占著北中國,隻是派出一部分前鋒前去庫頁島,遠赴北美的計劃還隻是剛剛啟動,所以大明的百姓移民遼東,唯一的選擇就是海路,多數人選擇從陸路到山東,再從山東乘船抵達旅順,當然也有人直接從江浙福建甚至廣東乘船直抵遼東。

大明的造船業在兩年以來高速發展,在軍艦不斷建成下水的同時,更大數量級的民用漁船和商船更是源源不斷地增加,鑒於用於建造海船的木材有限,大量的鐵絲網水泥船應運而生,鐵絲網水泥船建造又快,成本也不高,這一年多下水的幾百噸級的漁船和商船,有一半以上都是鐵絲網水泥船。

自從漁業兵團成立之後,海上捕撈的效益令人豔羨,於是民間合股組成的漁業作業公司也日漸增多。尤其是朱聿鍵在原有東海漁業兵團基礎上又專門組建了一支遠洋漁業兵團,命名為北海漁業兵團,北海遠洋漁業兵團遠赴白令海峽和阿拉斯加海域捕撈,那一帶海域是世界上最大的漁場,是大規模鯨魚群和蛙魚(三文魚)群的棲息和繁衍海域,故此遠洋漁業兵團的收獲可謂碩果累累,從海參崴或者庫頁島出發,經勘察加半島,再赴白令海和阿拉斯加,再經勘察加半島回到海參崴,每一趟出海捕撈收獲都是驚人的,為此遠洋捕撈兵團不得不在勘察加半島設立一個漁業加工基地。東海漁業兵團於1645年6月上市,股票一路高漲,而一六四六年五月北海漁業上市,其股價一舉超過了東海漁業。而原本第一個成立的南海漁業兵團,由於施琅跟了張獻忠,最終采取了私有化策略,剩下的漁船通過拍賣變成了民間捕撈的一部分,而先進的捕撈技術一旦傳到民間,立即引起了一波下海捕撈的高潮,整個南海基本上變成了民間漁業作業公司的天下,比如有了專門的捕鯨作業公司,不過捕鯨收益高但是風險大,所以多數還是普通的捕撈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