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一千一零章 最好的選擇(1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身為女人,謹慎細致是陳玉清的長處,在戰略方麵,她也比較保守。但是陳玉清還有一個長處,那就是她一旦做出決定,便會義無反顧、毫無保留地給予支持,就像韓國山水公司的項目一樣,她覺得對海州地區很重要,不惜冒著得罪省裏領導的風險,也要提出抗爭。

陳玉清想明白了省船舶公司參與合資項目以後海州地區的得失,立刻有了決定:“也好,省船舶公司可以參與,但我們也有條件,省船舶公司除了參與合資項目,對海州地區船舶新基地的建設項目,也要提供有力的援助。”

包飛揚笑了,看來陳玉清已經明白他的意思,省船舶公司曾經是省內造船行業的老大,不過隨著通城的崛起,省船舶公司的地位已經逐漸下降。由於地理位置限製,省船舶公司隻能夠製造大型江輪和江海聯運的近海船舶,沒有辦法建造大型遠洋船舶,加上通城距離滬城比較近,產業配套更加完善,土地、用工成本又比較低,通城市的造船企業雖然還沒有一家達到省船舶公司的規模,但是差距已經大大縮,而且就是這些規模不如省船舶公司的企業在不斷蠶食省船舶公司的市場。而且新的通城造船也就是華遠川崎項目正在建設當中,華遠川崎的年設計造船能力達到六十萬噸,遠遠超過省船舶公司,更重要的是華遠川崎能夠製造遠洋十萬噸級以上的大海船。

省船舶公司現在勉強能夠維持省內船業的老大,但是地位已經岌岌可危,華遠川崎年底就將初步建成,屆時省內船業老大的位置也要易主。省船舶公司曾經想過要參與華遠川崎項目,不過川崎與華遠都是業內的大佬,根本不願意帶省船舶公司一起玩。省船舶公司在省內是老大,在全國連前十都排不進去。

所以在省長洪錫銘提出重打造通城的造船產業以後,省船舶公司感受到更大的威脅,他們就像囚籠中的老虎一樣,既想尋找屬於自己的機會,又不願向昔日的對手低頭。不過看起來他們除了低頭。似乎也沒有什麼別的辦法,至少省內除了通城以外,他們並沒有別的選擇。

海州地區合資項目的突然出現,給了省船舶公司一個新的選擇,省船舶公司參與合資項目,未來收益可以預期,而且可以通過參與合資項目,提升自己在技術、管理方麵的能力和水平。這是省船舶公司想從華遠川崎項目中得到卻沒有機會得到的,所以他們必然不會放過這一次的機會。

陳玉清就是想要利用省船舶公司的這個心態。與省船舶公司進行談判,讓省船舶公司向海州地區船舶提供支援。實際上這種支援也是省船舶公司所需要的,通過向海州地區船舶輸出技術、人員甚至資本,省船舶公司可以繼續擴大他們在海州地區造船業當中的影響。雖然海州地區造船與通城相比,現在還不算什麼,但也正因為如此,省船舶公司才可以發揮更大的影響,省船舶公司甚至可以將合資船廠、海州地區船舶都發展成為他們參股的省船舶公司係船廠。未來省船舶公司要搬遷的話,海州地區自然就會成為優先選擇。

相比之下。省船舶公司如果要到通城投資的話,投資規模了,沒有競爭力;投資規模大,相當於要將省船舶公司搬過去,省船舶公司人一時半會也接受不了。而在海州地區他們可以通過參與合資項目、參與對海州地區船舶的援建,先熟悉情況。再做是不是繼續投資的決定。當然最重要的是如果要參與合資項目的話,省船舶公司也要籌集幾個億的資金,短期內他們也沒有辦法繼續別的投資項目,與海州地區船舶的合作大概是唯一可以讓他們獲得擴張,卻又不用繼續追加資金投入的項目。

包飛揚和陳玉清談了將近兩個時。陳玉清在路上休息了幾個時,這時候也顧不上路途勞累,直接前往省政府找常務副省長徐盛教。

陳玉清仕途上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在淮東縣的時候從紀委書記轉任縣委副書記,從此一路平步青雲。當時陳玉清最大的助力就是省紀委書記封重林的器重,當時徐盛教還隻是普通副省長,和當時的紀委書記一樣都是原省委書記魯勇明一係的幹部,如今魯勇明和封重林都已經不在江北任職,徐盛教也成了常務副省長,成為這一係幹部的主心骨。

“徐省長,通城的盧丁逸太下作了,他跑去韓國搶我們早就談好的項目我也就不了,可是他在大會上那樣講,得好像是我們海州地區市搶他們通城的項目一樣,這種欺上瞞下的做法,是我們黨的幹部能夠做出來的嗎?”見到徐盛教,陳玉清很快開始開炮。

聽到陳玉清的抱怨,徐盛教笑了笑,魯勇明退居二線以後,中央讓王虹鋒接任省委書記一職,又從滬城調來洪錫銘擔任省長,加上其他一係列的人事調整,他們這些原本是魯係的幹部也變得勢單力薄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