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八六章 書畫春秋(2 / 2)

張大千從老師和朋友處多次聞悉敦.煌藝術之雄奇,於是心生遊曆之念。1941年春至194年夏,他耗費巨資,攜帶各種器具,同兩位夫人楊宛君、黃凝素,次子張心智以及畫家孫宗慰、肖建初、謝稚柳等遠赴敦.煌,偏居兩年零七個月,摹習壁畫。他認為敦.煌壁畫是集東方中古美術之大成,非一般匠人所繪,而是名家的傑作,是人類文化的奇跡。敦.煌之行成為大千藝術生涯的轉折點。是日後潑墨潑彩畫風的發端。

張大千學畫時就非常重視臨摹古畫,他強調“師古人之跡。先師古人之心”。

在摹習方法上,他認為:“臨摹。就是將古人的筆法、墨法、用色、構圖,通過一張又一張的畫作,仔細觀察它的變化,並加以了解、領會、深入內心,達到可以背出來的程度。然後經過背臨過程,把古人技法運用自如,最後把古人的東西變為自己的。”

張大千先生遠涉敦.煌,能為人所不能,敢為人所不敢。在兩年又七個月的時間裏,洞悟“法相莊嚴”的藝術精髓,共摹寫了70餘幅作品,從敦.煌藝術之中,他重新覓回了我國繪畫的色彩光芒,並使之成為日後潑墨潑彩畫風的神旨所在。敦.煌之行成就了大千,使其磨礪為器,終成借古開今的一代大師。

一個人能將臨摹做到這一點,他不是名家。那都要成為名家了,所以正是如此,張大千的畫才那麼受到熱捧。

此類作品,雖然未必記得上真跡。但是絕對價格不會低的,收藏價值就更是高了。

至於第三種有價值的字畫,是比較罕見的個體存在。這類字畫往往都是古畫,但是無法考證其作者的身份來曆。畫作上無款無識,但是畫工精湛。並不輸於那些名家之作,往往都被後世名人收藏。當然了,也有可能畫師本身並不出名,但是能力卻非常出色,隻可惜曆史中並沒有記載而已。

當然了,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這些畫或者字並非一個人完成的,而是有多個人聯手創造而成,最後也沒有署名,成為了無名氏的作品。

當然了,既然是無名氏了,那麼這類畫就經常會被人冠上一個很有意思的名字,叫做:佚名,也就是無名氏的意思,不知道是誰的意思。這跟我們國家現在的有關機構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啊。

這裏麵以宋畫居多,清朝也有不少無名氏畫作流傳下來,畢竟這個時候作畫已經成為了一種藝術門類,很多成熟的畫家更有條件去臨摹古人的作品,然後覺得自己的名字不夠大氣,又覺得自己臨摹的或許不好,便不敢冠上原作者的名字,也不敢冠上自己的名字,隻能以無名氏來命名了,或者幹脆就不留款,不寫名字。

也許正因為如此,他們的作品價值和宋代無名氏的畫作相差的就比較遠,宋代流傳下來的無名氏的畫作,有很多都直接被錄入到各種曆史典籍之中,有很多人甚至為了考察這些作品的坐著,費盡心思。

康熙乾隆皇帝都曾經收藏過很多宋朝的無名氏畫作,並且在上麵留了自己的鈴印和詩作,即使拋開古畫本身,但是那些附在畫作旁邊的名家手跡鈴印,也是價值不菲了。不過康熙和乾隆就算了,這二位雖然是皇帝,不過利用手中權力附庸風雅而已,就乾隆帝做的那些詩吧,很多都是狗屁不通,卻自詡詩詞出色,也不怕被後人笑掉了大牙。

當然,也許乾隆皇帝那個時候還在做自己的春秋大夢的,以為清王朝會萬世昌盛吧。

還有這最後一種作品,真可以是一文不值的,因為這些作品是屬於純粹的贗品。但是在這類贗品之中,也有讓人真假難辨的東西,這類贗品已經不能稱之為高仿了,我們要其為克隆。

而提起克隆,還得一次張大千。

據當年張大千就是這樣一位傳奇“克隆”高手,他曾購進一些宋、明、清時期的名家畫作,暗地裏進行絕對“克隆”手法的操作,然後便將真跡藏起,把仿品賣出。

結果連吳湖帆、黃賓虹等這些當時書畫界的頂級鑒藏家都看走了眼,以至於現在國內外的一些博物館至今都還收藏著他製作的名畫“克隆”本。

現在我們所處的年代比起張大千生活的時期無論是人的聰明才智還是社會科技的發展水平都要高出許多,書畫作品的“克隆”技術沒有任何理由不會有較大的長進。不能不的是,在近現代名家書畫的“克隆”造假術這一“潛在”的特定領域,某些炮製者的實際操作水準確實已臻於令人難以置信的境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