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八五三章 潤筆(2 / 2)

當時那秘書就傻眼了,這就是想要以權勢來壓元博大師,結果被拒絕了。

還有一個地產商,準備好筆墨紙硯,非要叫元博大師為自己的地盤題名。元博大師臉一沉:“你準備好筆墨紙硯我就非得要寫,你要準備好一副棺材我就得往裏跳嗎?”

這地產商在找元博大師之前,就了要給高額的潤筆費的,大概正是這個原因,熱鬧了元博大師吧。以至於他才會如此拒絕。

不僅是這些人,甚至有一次國家電視台的專欄東方之子。專門介紹社會名流,自然想采訪元博。最初。與大師聯係時雲:“我們這個欄目檔次高,采訪的都是知名的專家學者社會精英,故名《東方之子》。”老大師聽罷應聲回答:“我不夠你們的檔次,我最多是個東方之孫。”拒絕了。

通過元博眾多同事好友遊,1994年底大師終於同意國家電視台東方時空來寓所采訪。采訪組一上來就列舉眾多頭銜,大師一句話輕輕撥開眾多桂冠:“這叫此地無砂,紅土為貴。”

如此辛辣的諷刺,如此性格,也是張元對元博大師非常敬重的另外一個原因。

他當初來帝都的時候。就一直想要找大師題字,奈何那個時候根本沒有門路,也不了解大師的性格到底是什麼樣的,道聽途畢竟是道聽途,萬一惹惱了大師,那以後都不好見麵了。

才和大師,往往這脾氣都比較古怪,注意點總是沒錯的。

今要不是於掌櫃的提起,他還不會提及此事。現在既然知道了張儒生是元博大師的弟子,那有了這兒好的路子,總是可以接觸接觸這位大師了吧。

要知道,大師現在已經一百多歲了。一句不太恭敬的話,什麼時候都有可能會去世的,這一次不見。也許以後就永遠沒有機會了,因此張元對這個機會。也是非常珍惜。

“張大哥,還是算了吧。你肯定見不到元博爺爺的,這事兒就不要想了……”

張倩聽了張元和張儒生的對話之後,大概明白了張元找元博大師的意思,就搖了搖頭道。

張元知道元博大師的性格古怪,吃軟不吃硬,可是他也不太清楚,張倩為何會拒絕的如此幹脆,難道這個丫頭還在怨他不成?

“丫頭,你莫非還氣我剛剛了那番話?”

“怎麼會,我好歹也是元博爺爺教出來的學生,沒那麼,是有別的理由的。”張倩搖了搖頭道。

“別的理由?”張元是越來越糊塗了,如今他能拿出來的,一個是自己的身份,一個就是大量的金錢,或者珠寶黃金,但他擔心這些東西不僅起不到正麵效果,反而會讓元博大師看不起他的,所以剛剛就沒敢提出來,但如今張倩起別的理由,他就忍不住問了一句道:“聽聞元博大師喜歡鑒寶,如果需要的話,可取一兩件古玩作為潤筆,你們覺得如何?”

所謂潤筆,就是古時候的稿費的籠統稱謂。

古之士大夫,講究“清高”,恥言金錢,非不可時,稱之為“阿堵物”,意思是“那個東西”。

稿費是近百年才有的新詞,以前有個雅稱叫潤筆。《隋書.鄭譯傳》有一則故事:鄭譯為皇上擬詔書,有人戲稱他“筆幹了”,鄭答:“不得一錢,何以潤筆?”

自這之後把稿費、書畫酬金稱為“潤筆”。

當年司馬相如,為失寵的陳皇後作《長門賦》,漢武帝讀了受感動,陳皇後重新得寵,司馬相如得黃金百斤,那時好像還沒有潤筆這個規矩,陳皇後是以向卓文君買酒的方式送黃金的,所以人們隻好是“作文受賄”,這“賄”字分量可能沒有如今這麼重,若不,司馬相如也太不光彩了。

潤筆之風至唐大盛,最出名的是韓愈,專為名公巨卿寫碑銘,“一字之價,輦金如山”;杜牧撰《韋丹江西遺愛碑》,得采絹三百匹。利之所在,人爭趨之,《蔡伯喈集》裏麵,竟有為年僅十五歲、七歲者作的碑文。

時至今日,潤筆之風猶存。收藏字畫的,想方設法要得到一些大家的作品;有雅興的,也要托人找名家寫幾個字掛在廳堂之上賞玩的;若能得到一副高官的手跡掛在經營之所,那更是滿堂生輝,值得炫耀的了。

但這潤筆費,可不就是簡單的稿費了,而是變相的賄賂,這種事情在咱們國家,那可是屢見不鮮啊。

“潤筆自然是要的,元博爺爺也不是喝西北風長大的,他雖然吃的非常簡單樸實,但是家人也要生活,為了給他看病,這錢花的可不少,但是問題不在潤筆上,而是別的原因!”張倩歎了口氣,眉毛都擰了起來。(未完待續。。)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