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一一八四章 生坑青銅器(2 / 2)

“哦,你這麼一的話,這真實的可能性倒是增添了幾分。”張元皺了皺眉道。

“不僅如此,有個網友金戈鐵馬發了一篇關於青銅帶鉤的帖子。帖子中稱,這隻帶鉤是‘生坑’貨,158毫米長,雙獸麵,鉤首獸麵嵌‘黑料珠’,鉤身嵌三枚‘琉璃珠’,全身鎦金。‘出水’不久,為不破壞鎦金,未作任何清理。鉤頭因風俗習慣,隨葬時已人為掰斷。”老於掌櫃的話,讓張元又吃了一驚,他之前雖然也想到了可能民間還是會有一些人偷偷地買賣青銅器,不過還真沒想到會如此大膽。

對了,這裏所謂“出水”,是指剛剛從墓裏挖出來,也是古玩行內的行話。

“這個帖子還稱,此鉤已可交流,有意者短信聯係。我在閱讀了隨後的部分跟帖中發現,有不少人詢問這隻帶鉤的價格,金戈鐵馬,價格已經通過短信報了,第張照片中的帶鉤,是西山博物院的藏品,是為了明‘鉤頭因風俗習慣,隨葬時已人為掰斷’是當時的普遍現象。另外我還注意到,該網站的管理員特地在網頁上方用紅色字體注明:‘請遵守國家法律,生坑出土品嚴禁出現‘出售’、‘交流’等字樣。’但是,仍有不少網友在帖子中表示,自己的‘生坑’青銅器可以‘交流’。”

“好囂張啊,就不怕被查嗎?”張元笑道。

“敢賣的人,肯定都是有門路的,應該還不至於怕被查。”老於掌櫃歎了口氣道。

“這個倒也是。那老於掌櫃,你怎麼個想法,這批青銅器要吃下來嗎?”張元看了看老於掌櫃問道。

這位老前輩肯定有自己的見解,雖曾經也因為打眼賠了錢,可是這世上,除了張元之外,還真沒有人敢自己從未打過眼,隻不過程度不同而已。

老於掌櫃的經驗,那是張元絕對需要學習的。

“我覺得吧,這種東西多半還是假貨居多,喜歡收藏青銅器的愛好者,應該收藏出處和來路明確的傳世青銅器,不要總是關注所謂的‘生坑’。青銅器是與瓷器、書畫並稱的一大收藏門類,我國在宋代就有了收藏和研究青銅器的曆史,但曆代收藏青銅器者無不是學養高深、資金雄厚者。就目前來講,一隻爵杯價格在一二十萬元左右,一隻商周時期的鼎,價格在0萬至50萬元。如果是祭祀用的禮器,價格就要上百萬甚至上千萬元。市場上一兩千元買到青銅鼎、杯什麼的,是真貨的概率幾乎不存在。”老於掌櫃想了想道。

“你這話倒是在理,我以前跟李明光教授探討過青銅器的收藏可能,他告訴我除了真正的‘生坑’貨以外,還有很多人銷售假青銅器,是自某某地剛出土的,挖墓挖出來的,想盡快出手雲雲,其實都是編故事。很多收藏愛好者喜歡‘生坑’貨,是因為覺得上麵的鏽蝕有滄桑感,有曆史厚重感,而且認為‘熟坑’的青銅器比較容易造假,看起來不像真的。但對於目前的造假者來,造鏽蝕是很簡單的工藝,製造‘生坑’假貨的難度和製造‘熟坑’假貨的難度基本是一樣的。其實‘熟坑’的青銅器也有另一種美感,博物館裏陳列的青銅器很多都是經過除鏽清洗的,未必非要去追求‘生坑’的鏽蝕。”張元對青銅器還是頗為了解的,他的專業課就是考古啊。

“起這個,以前就有個笑話,一些不懂裝懂的人,走進上浦博物館青銅器館參觀時,會邊看邊:大概都是仿製品。”老於掌櫃笑著道。

“這一點都不奇怪,因為他們不懂得‘生坑’處理後變‘熟坑’會這樣漂亮如新。所以從帝都故宮到上浦博物館,從日本泉屋到美國大都會,展出的傳世青銅器都經過精心的表麵處理,真正體現那誘人的青銅之美。如果我的朋友有一會熱衷於青銅器的收藏,我就會告訴他千萬不要以‘生坑’還是‘熟坑’來評定器物的優劣,而要以最大程度地恢複青銅器的本來麵貌,真正體現青銅藝術的魅力為原則。”張元點了點頭道。(未完待續。。)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