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二六七二章 佛像(1 / 2)

不得不,戴維斯取出來的東西,著實嚇了張元一跳。

因為那是一尊佛像,雖然不大,但是卻異常的精致,而且即便不用鑒字訣,張元也能判斷出這東西是唐代的。

之所以驚嚇,那是因為造像這種東西,在市場上被管控很是嚴格,搞不好那就是違法的交易啊。

佛教造像藝術,從魏晉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宋,各時期有各時期的風格,總體來,是逐漸的本土化,世俗化,這一脈的,到中晚唐,其實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雕塑,或者造像,李澤厚先生有段話的很好,我現在手邊沒原書,斷斷續續隻大致記得大概是這樣講的——

“北朝的,秀骨清像,褪盡人間煙火,那種不可言的微笑,仿佛是對人世的歡樂也好,痛苦也好,完全的漠不關心;

唐代的,健康豐滿,本尊,菩薩,王,力士……等等分工更加明確,它們的姿態和表情,更願意接近世間,幫助人們,接受人們的頂禮,應允人間的訴求;

宋代的,已經幾乎完全是世俗人的樣子,宗教意味已經完全與包括禪宗的宋儒世俗哲學所融合替代了……”

他還這樣講——

“……在宗教雕塑裏,隨著時代的變遷,有著各種不同審美標準和美的理想。北魏以理想勝,宋以現實勝,唐,則是兩者的結合。它們各自有著優秀與拙劣的作品。

而我本人則比較推崇第一種,因為它更充分的運動了雕塑(造像)這門藝術最核心的特征和表達手法——以靜態人體的大致輪廓,表達出高度概括的理想。”

從六朝到隋唐的這些北方石雕造像,曆來是中國古代藝術品形而上層麵鑒賞的最高歸宿之一,讓研究家們沉迷其中,是收藏家的孜孜以求,卻是買賣手中的燙手山芋。

君不見國內轟轟烈烈的拍賣上,有幾件這樣的造像呢?

君不見國內重要的石窟中,那些被敲去的佛頭哪裏去了呢?

君或許還不知,唐代的石雕造像中,最好的應還不是現在留下來的石窟造像那一類,還有一類是漢白玉的造像,應屬宮廷造像,更加似乎無跡可尋。

其實,東西都在的,隻是因為很多原因,它們不能出現,它們不能回來。

我們的文物保護政策是,真正的文物是不允許流通和買賣的,也不承認私人有權利擁有它們,如果你從國外買回來的,算得上真正文物的,你還要向海關繳納重稅。

也或許,製定這些政策的人,出點是好的,可在實際的實行中,卻導致了幾乎是完全相反的後果——真正的好東西,國之重器,藝術瑰寶,回不來。

因為我們會追究它的黑五類背景。

實在喜歡,有心買回來的,隻能向國家海關等繳納足夠的保護費後才不敢聲張的弄回來,還膽戰心驚的。

當然這也是無奈,事情總有兩麵性的,國家這麼做,無非是因為當初佛頭造像等東西走私太過嚴重,要遏製這股走私風而已。

事實上,這個政策製定之後的確是有效果的,而且效果還非常之好。

不過這樣的政策環境下,那麼多已然流落在世界各地的東西,怎麼辦?

跟老外講什麼愛國或者國家之類的沒用,人家不會在乎你愛不愛國,也不會在乎東西是不是你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