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二六八五章 古代銅炮(2 / 2)

李明光查閱資料之後,跟幾個老朋友看過照片都應該是好東西。

因為炮是明早期的,形製和包漿都對的上號,幾乎無一例外的沒疑問。

李明光甚至還幫忙找到了造型完全一樣的一尊炮,是中**事博物館裏的,它的年份是洪武五年,而張元手中的是洪武三年,比軍博的還早。

據資料介紹,洪武八年以前的帶款火炮,存世奇少,不過八件。

而張元買的是明代最早的銅炮,其文物價值可想而知。

讓柳憐等人放心的是,軍博的銅炮也是鐫刻款,看來在緊張的戰爭年代,製造處尚沒有定形,也難考慮到統一鑄造款識了。

柳憐:“看來老貨沒商量,目前唯一需要確定的是,款是否後加。”

八字款為:洪武三年,二十八營。

其中營字為簡寫,跟現代寫法一樣,也是草字頭,而不是慣三個火字。

張元找了資料,唐代以後,就有“營“字的寫法,看來眼前隻能解釋成當時的工匠比較繁忙,鐫刻自然采取簡寫。

可是如此草草推定,還是不準確。

張元倒是無所謂,因為鑒字訣告訴他這的確是真玩意兒,可柳憐卻不放心,非要把這事兒搞清楚了。

主意是想出來的,活人不會被尿憋死。

為了確定這東西的銘文是不是後刻的,柳憐決定帶著這東西去一趟韓城的某拍賣行,她在那裏有朋友。

實在的,這事兒讓張元有點尷尬。

收藏界最頂尖的鑒定師就在這裏,你怎麼還去找別人鑒定啊。

不過他也知道柳憐是好心,因此就陪著柳憐去了一趟。

拍賣行聘請的專家一般是有眼力的,把關拍品真假是維護拍賣行信譽最重要的環節,繡花枕頭似的博物館專家難當此任。

其實好多拍賣行賣假貨,多是內部人員或者利益博弈所致,而且在哪裏都有一幫人,長得是上當的腦袋,甘做生的傻瓜。

拍賣行的兩位專家看貨後,一致稱讚“東西不錯”。

其中一位並不認識是銅炮,另一位卻很明白,一口出是銅炮,比劃著做示範,怎麼加藥,怎麼放炮,講得眉飛色舞,舌頭倒要掉下來了,當場確定給上拍。

“想拍多少錢?可以做一下。”

“這是帶款的!”柳憐提醒他。

“知道!款是早期工匠用鏨子‘掇’的。”他解釋著,“有款,起拍價也不能定太高,因為這東西太冷,買家多不了,賣出賣不出都不好。”

不搶手的冷門貨是不易上拍的,硬拍隻能賣貨人吃虧。

拍賣價之所以創新高,是爭搶的人多,在熱情鼓動下,買家競相出價,才能獲得意外的結局。

實際情況是,這東西的買價將近萬把塊了,總不能三千,兩千的起拍吧!

那樣,如果碰上一個買家,出一次價就得到了,豈不要啞巴吃黃連?

不過,拍賣行為了吸引買家,起拍價定的相對較低,最可恨的是,他們不讓定底價,拍多少是多少。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