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零九八章 絞胎瓷(2 / 2)

“對對對!沒有青瓷之‘奪得千峰翠色來’,亦無白釉的‘君家白碗勝霜雪’。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珍藏著一隻宋代絞胎瓷杯,這個隻有褐色與黑色兩種顏色組成的茶杯,沒有絢麗的色彩,也沒有優美的造型,卻絲毫不影響它的古樸、厚重之美。

它就是低調內斂,宛如君子的絞胎瓷,這種低調內斂的特點,倒是和君子瓷十分相稱。”

楊懷仁哈哈笑道。

絞胎瓷自誕生之初,工匠就以自然為師,為自然代言,賦予它木頭紋理、流雲紋理、水波紋等。

再加上它花紋表裏一致,很符合孟子所倡導的:“君子本色,表裏如一”,所以很受唐宋時期貴族的讚賞。

宋金之後,由於戰亂與國力下降,作為最高燒製水平的當陽峪窯至此停燒,到元朝已完全絕跡。

至今,流傳於世的當陽峪瓷器不過6餘件。

這東西的珍貴性,其實也就比君子瓷差那麼一丟丟。

“不瞞您,那位仁兄如今已經是神羅集團的職工了,專門負責絞胎瓷這一塊的。”

張元笑著道:“您的就是柴老先生吧?”

“對對對,就是他!”

楊懷仁連連點頭道。

起這個柴老,還真得是費心了啊。

當初柴老前往景德鎮研究君子瓷,結果十年未有收獲,卻意外現了絞胎瓷。

一個既符合外觀審美,又符合精神審美的瓷種,就這樣湮沒在曆史長河中,有人並不甘心,要恢複它千百年前的風采。

這其中之一,自然就是柴老先生了。

從就對瓷器感興趣的柴老先生先後在當過爐窯廠工人,也在景德鎮學習過製瓷。

期間有行內朋友問他絞胎瓷的情況。

他感到技藝失傳很可惜,自己有義務找回失落的文明。

就在焦作當陽峪絞胎瓷舊址中挖出一些絞胎瓷殘片,拿去景德鎮研究燒製,但一次次嚐試都沒有成功。

原來,隻有焦作當地的瓷土,才可以做成絞胎瓷。

絞胎瓷內外通透的紋理變化,是它的最大亮點。

在柴老先生他們興建的絞胎瓷博物館裏,玻璃櫃台中有黑白方塊相間的碗、碗底一塊的黑白條紋縱橫排列著,猶如被黑色和白色毛線麵製而成,線條仿佛在流動,舞動著音樂美。

另外,一內部呈黑白色線條的碗,碗底圖案如同一幅幅梯田,在碗中四周鋪陳開來。

除此之外,雙頭孔雀瓶給人羽毛微動之感、絲綢之路仿佛可以聽見駝鈴聲聲、十二生肖給人惟妙惟肖的動態感……

所有的絞胎瓷,內外圖案完全一致。

絞胎瓷的美就這樣沒有浮誇,卻深入骨髓。

為了達到瓷坯紋理的完美糅合,柴老先生先將三種以上顏色的瓷泥經過一定比例混合。

然後依次和勻、層層疊加、壓平、用鐵絲切開麻將大的塊,如織毛衣一樣根據設計的圖案拚接,拍打,再如絞麻花一樣將它們絞在一起,最後把瓷泥放進碗型模具中,這樣就“織”成了一個碗。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