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四一五章 靠得還是眼力和知識(2 / 2)

還有個故事是,有師生三人,約好到外地的古玩市場轉轉。

一家店裏放著一對唐代鎏金簪子,珍珠鋪底,花形是一對鴛鴦,簪子上麵的土還是濕的。

師生三人就戲稱,這還冒著熱氣呢。

店主要價1元,後來討價還價,1塊錢買了回去,經專家鑒定,這對簪子市場價值七八萬元人民幣。

其實這些故事無非明了一個道理,就算滿大街都是寶貝,你還得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否則寶貝放到你手裏,你都不知道,那才叫冤呢。

現在古玩店層出不窮,但大多開古玩店的對自己的貨品都一知半解,並不完全了解藝術品的真假、年代和真正價值,有眼力的藏家還是有漏可撿的。

很多人撿不到漏是因為其知識積累和儲備不到位,就是把真品擺在他眼前,他不識貨也沒用。

鑒定更是一門綜合學科,一個人隻有經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實踐磨煉,才有資格談撿漏。照著書本去撿漏,一定會上當受騙。

當然,要想撿漏還要見多識廣。

真品見得多了,古玩的神韻就熟記於心,那種熟悉的感覺是作假作不出來的。

柳憐跟著父親見得多了,他也講了個事情,一次,她父親在某古玩市場現一件藏品,形狀像個筆筒,高約二十厘米,直徑七八厘米,上麵有兩個眼。

當時賣家要價塊錢,看的人很多,但卻沒人買。

她父親準備買的時候,朋友還買這幹什麼,四不像。

其實是他們不識貨,這是個漢代黃釉陶水計時,是用來計時間的工具。

這種器型特別少見,她父親常常去博物館、古玩市場學習,在漢陽陵博物館見過這種器型。

於是她父親當時就果斷買下,這件藏品現在估計價值1萬元以上。

雖然柳憐的父親做的那些事兒不怎麼光彩,倒賣過文物,但你不得不承認,她的眼光還是有的。

再有,撿漏最好找冷門藏品。

“我覺得現在收藏還有漏可撿,先要瞄準別人不太關心的冷門藏品。”柳憐笑著道,她前一陣去古玩市場,收藏了四枚印章。

這幾枚印章一般人都不會關心,但懂印章的人一看就知道這些印章刻得很好,材質也好。

如果不具備這方麵的鑒賞知識,他就會與這幾枚印章失之交臂。

有句古話:三百六十行行,古董為王。

古玩這個領域,紛繁龐雜,風險很大,有些人屬於一知半解,就很容易被別人撿了漏。

收藏無捷徑可走,知識就是財富,撿漏白了就是“有知識有眼力的人撿無知識的人的漏”。

像歐陽曉丹那樣的,根本就撿不到漏的。

對她來,市麵上幾乎無漏可撿。

這道理很簡單,如果有人告訴你有漏可撿,他自己怎麼不去撿,這本身就是一個圈套。

等別人,那就是要被套了。

歐陽曉丹不信邪。

她總覺得張元是在故意嚇唬她,不讓她在這一行裏混。

“你都賺了那麼多錢,總得讓別人也喝點湯吧?”

歐陽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