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五八零章 破碎的吸塵器(二)(2 / 2)

張元看了一眼,這是一支陶瓷筆筒。

這隻筆筒色彩亮麗,充滿喜慶。

拿在手裏一看,原來是民國初期景德鎮製瓷大師餘翰青的作品。

雖年代不是很久遠,但張元對餘翰青大師的風格和創造靈感還是很喜歡的。

餘翰青生於1904年,西江樂平人,著名陶瓷藝術家、國畫家。

1959年市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術家”稱號。

餘翰青十多歲到景德鎮,拜陶瓷花鳥名家陳德明門下學藝,特別注重寫生,采花撲蝶,收集標本,收藏曆代名人畫稿,對詩文、金石、書法更是悉心研究。

他的陶瓷作品以工整典雅、精細縝密見稱,能自畫自填色自題詩,融詩、書、畫、印於一體,自成一家。

傳世作品典雅、含蓄、古樸、靈秀、俊逸,是後珠山八友第二梯隊的傑出代表人士。

他從事陶瓷藝術教育、創作六十多年,擅長陶瓷美術、中國畫、古詩詞研究。

晚年作品題材更加廣泛,意境越發深邃,筆墨蒼勁有力,畫風奇崛沉雄含蓄而不含糊,凝重而不凝滯,充滿藝術生命力。

餘翰青大師的創作注重觀察體驗生活和自然。

他經常折草養枝,栽花捉蝶,陳列案頭細細揣摩,所以他的花鳥作品形象逼真、設色幽雅,畫麵氣韻生動,用筆十分老辣。

花頭熟練地使用沒骨洗染法,讓人感到生意盎然。

他的作品以花鳥為主,也畫一些魚草、蔬果、走獸等,山水人物少一些。

餘翰青的作品不多,但每件都屬於佳作。

與其他畫家一樣,餘翰青的作品也分早期、中期與晚期。

他的畫很傳統,即使到了晚年也仍然筆力蒼勁、畫意躍然。

但是細細區分,還是有變化的。

就像一棵樹漸漸長成了大樹一樣,他早期的作品略顯稚嫩,中期的、晚期的用筆則更為老辣。

餘翰青與珠山八友為同時代人,他的藝術成就不在珠山八友之下,加之他的作品存世量不大,因此亦備受藏家追捧。

這隻筆筒,高18厘米,直徑1.5厘米。

釉麵畫的是一柿子樹,樹枝上枝繁葉茂,層次而濃密的葉子下結兩個通紅的柿子,一隻鳥兒斜立於枝頭,眼睛望著眼前火紅成熟的柿子,欲上前啄食的情形。

鳥兒神態逼真,蠢蠢欲動的動感躍然於畫麵中。

“柿”與“事”諧音,在古代都用作事事平安之意。

柿子成熟了,一般樹葉都會掉光,但藝術大師卻不想表達蕭瑟蒼涼的感覺,在樹枝上描畫了不少樹葉,加以襯托這兩隻火紅的柿子,這樣,既枝繁葉茂,充滿生機,又帶來喜氣,讓人看過之後,愛不釋手。

邊上有題款:“園新雨餘,丹柿共風味”,落款為:“乙未年冬,翳山餘翰青寫於珠山。”

加蓋鈐印兩枚,其一為:翰青,其二為:清平。

他把畫室取名為“清平”,甘做“清平畫室”裏的“清平人”。

以此,在他的作品中,多以“清平”二字為鈐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