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六一零章 不般配的婚姻(2 / 2)

至於畫中新郎的原型,曾經有這樣一個法:

普基廖夫以瓦林措夫家的廚師為模特畫了新郎的形象,而在真正作畫的時候,他稍微做了改變,使他看上去更加體麵神氣。

但是在特列恰科夫陳列館的資料中,有一幅《老人頭像》,背麵題有“普基廖夫《不般配的婚姻》的草圖,模特是茨茨昂諾夫公爵”。

公爵的其他肖像畫無人知曉,但從檔案裏的文獻資料可以推測出,草圖裏的是B.N.茨茨昂諾夫,退役的近衛軍大尉,1850年獲封公爵。

很明顯,為了完成這幅作品,畫家還用了早先畫過的肖像畫,把其中的頭像移植到這幅畫裏,比如,特維爾州貴族階層的領袖波爾多拉茨基的頭像。

在新郎和新娘的身後,普基廖夫懷著羞辱他們的心情,描繪了看客們的可恥嘴臉,正是他們把不幸強加到這個姑娘身上。

在教堂內部昏暗朦朧的場景裏,仿佛遊蕩著真正的幽靈,那應該是兩個女人的幻影,老鰥夫已故的妻子們。

伴郎的旁邊,普基廖夫畫了自己的朋友史蔑裏科夫,他左邊是用責備目光注視著婚禮的格列賓斯基——一個做畫框的工匠,他專門為普基廖夫的這幅畫設計了一個與畫麵相符合的畫框:

在粗糙彎曲的常春藤那令人窒息的懷抱中,爬滿了微微綻放的酸橙樹花,宛若新娘的頭飾。

004年,一個私人收藏家來到博物館,建議專家們收購他的一幅罕見的畫。

在一頁紙上,畫家В.Д.蘇霍夫用鉛筆畫的一位老婦人的肖像,還附有奇怪的題詞:“П..瓦林措娃。44年前,畫家普基廖夫以她為原型繪製了那幅著名的《不般配的婚姻》。瓦林措娃女士生活在莫斯科瑪祖林斯基養老院。”

這幅畫出現以後,我們又找到了一個主人公的原型。

可惜的是,養老院的檔案裏沒有保存有關瓦林措娃的任何資料。

畫家自己也從來沒跟人提起過這個秘密。

但這裏是不是還有其他的緣由呢?

還發生了一件引人注意的事情,在畫作即將完成前不久,普基廖夫忽然離開去了國外,而且是在莫斯科繪畫雕塑學院一個學年裏教學最緊張的時刻。

這次“逃跑”讓人想起文學作品裏的情節:忍受著愛情失敗的男主人公,忽然離開去到別的地方,借此來忘記內心的痛楚。

也許,我們不應該過於糾結畫中所有主人公的原型,因為這並不影響我們對畫作的理解。

這幅畫以藝術的方式呈現了現實,將對世風人情的批判和思考留給觀眾,它給屈辱的愛情史提供了一座真實的紀念碑。

它促使畫家的同代人思考,那個時代的風俗、不合理婚姻的罪孽使多少無助的人陷入絕境。

現在,每個人都有權為自己做出合乎道德的選擇,還有人會被財富引誘嗎?

年齡的巨大差異還會使人難為情嗎?

也許,在心靈的平上,隻有真正的愛情才會是決定性的砝碼!

手捧著這幅畫,張元不由感歎,在物欲橫流的今,很多年輕的女性並非被逼迫,卻願意成為畫中的那個新娘,嫁給一個能做自己爺爺的人。

這何嚐不是一種諷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