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六三八章 古代善本《戰國策》(2 / 2)

當年顧廣圻在黃丕烈的延請下,以此為底本,參照影宋本和元代吳師道刻本,前後六年,分三次校勘,通篇朱墨批校,用工之勤,令人驚歎。

作為黃丕烈《士禮居叢書》的校勘底本,此書的發現在校勘學史上意義極為重大。

清嘉道年間,樸學大師黃丕烈,平生惟喜聚書,雅好宋本,時論以“佞宋”譏之,黃不僅欣然接受,並自為標榜。

黃丕烈與元和人顧之逵為至交,之逵字抱衝,也以藏書著稱。

顧之逵將顧廣圻介紹到黃丕烈處,幫助黃校勘書籍。

黃丕烈曾見顧之逵有影宋抄本《戰國策》,因自己隻有元吳師道刻本,而頗為遺憾。

黃丕烈精於版本流傳,知《戰國策》宋代傳本僅有兩部:梁溪安氏本、梁溪高氏本。

著名藏書家、版本目錄學家錢曾也收藏一部,錢曾作《讀書敏求記》內有記載,雲購自其高祖明末清初大家錢謙益的絳雲樓。

但具體是哪一部,黃丕烈就無可考了。

而到黃丕烈時代,海內外《戰國策》存世還是兩部,一在桐鄉金雲莊家,一在歙汪秀峰家。

黃丕烈慨歎,不知何時能夠得見。

一日,大藏書家鮑廷博帶宋版《戰國策》來蘇,黃丕烈看過這部書當即敲定以白銀80兩買下,且初步判斷這就是所謂的梁溪高氏本。

並讓顧廣圻把其堂兄顧之逵的影宋抄本借來參校,結果是勝於抄本。

自嘉慶二年始,顧廣圻拿著這部宋版《戰國策》,還有黃丕烈的原來那部元版《戰國策》,以盧見曾雅雨堂精刻本為底本,以六年之力,皓首窮經,才得校勘完成。

無怪乎《重刻剡川姚氏本戰國策並劄記》刊印出來後,顧廣圻頗為自負:“雖主於據姚本訂今本之失,而取吳校以益姚校之未備,所下已意,又足以益二家之末備也。見於不可讀者,已稍稍通之矣。後世欲讀《戰國策》,舍此本其何由哉?”

至此,龍身已具,但乏名家題跋以點睛爾。

而最終玉成此事的不二人選正是黃丕烈,黃即依顧校本,命工影刻宋槧,為之劄記,重刊此書,列入《士禮居叢書》,亦了卻其一宗夙願。

黃氏與顧廣圻俱為一時名流,黃丕烈對宋版書非但深悉版刻年代等屬於版刻形式的問題,更立足於版本文字的優劣來討論宋本之佳勝。

因此他被洪亮吉舉為清代“賞鑒”一派藏書家的代表人物,後世以此為特征的藏書家莫不奉黃為宗。

而黃氏如此重視顧廣圻及其所校讎之書,更從一個側麵反映顧書之貴也。

今日之方家,如欲涉足此間,亦當有鑒於斯。

因為東西太過貴重,張元反複查看了好幾遍,最終還用鑒字訣做了確認。

確定這並非偽造的東西,一顆心也放進了肚子裏。

而接下來,就是價錢問題了。

那場拍賣會是在國內舉辦的,紐蓋特應該不知道。

他想了想,終究沒有直接出價,而是問紐蓋特道:“老先生,你覺得這套書我該給你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