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六六三章 古玩收藏中的雷(2 / 2)

正是由於暴利和有大量的上當群體,使得之前的農村埋雷轉向到城市。

當然,撿漏也未必到處都是雷,雖然雷不少,可是賺到錢的也並非少數。

張元就知道有人名畫撿漏,收獲財富上千萬!

凡玩字畫玩出了點名堂的,應該聽過10年前在錦城文物市場上發生的一則故事。

有人拿著傅抱石的真跡叫賣,可惜沒有人識貨,當時帝都的一位藏家劉袁偉漢也是經曆者之一。

00年,這幅作品在北京拍到了500多萬元,這一事件深深地刺激了劉袁偉漢。

後經多方打聽,劉袁偉漢得知此人家中還有大量藏品,他隨即邀請多位專家來到對方家中,把大量最終確定為真跡的名作收入囊中,包括張大千、潘壽、黃胄、啟功、蘇葆楨、陳子莊等大師級作品近00件。

劉袁偉漢此舉雖然傾其所有,但卻給他帶來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值收益,上千萬自然不在話下,也奠定了他的收藏地位。

故事聽起來似乎方夜譚,但的的確確真實發生。

“不是什麼人都可以撿漏,撿漏要具備多項先決條件。”張元笑著對兩個徒弟道。

劉袁偉漢的故事確實是傳奇,但一般普通人是模仿不來的,首先得有雄厚的資金,其次身後得有強大的專家團隊作為支撐。

沒有起碼的鑒賞知識,貿然出手,買回的就不是藏品,而是隨時引爆的地雷,讓你無法承受。

現在收貨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了,下鄉一個星期往往一無所獲,偶爾相中一件,總是因為價格而談不攏而作罷。

這是不少撿漏人的普遍法。

漏為何越來越難撿?

在張元看來,現在老百姓對古物的認知程度已大大提高,甚至過度化認知,出現了“病態”心理。

去年下半年,幾姊妹拿著自稱上百萬元的一個瓷瓶找到張元在潘家園的那位老於掌櫃。

仔細詢問後得知,這隻瓶子是祖傳下來的,幾年前有撿漏者多次上門,收購價從最初的000元一直提升到萬多元,老父還是沒舍得賣。

“老於掌櫃估計也是煩了,走的時候丟下一句‘一百萬你賣不賣’。”然後頭也不回地走了。

“完全是一句玩笑話,結果老父當真了,子女們更當真了。”

者無心,聽者有意,一家人都認為擁有了稀世珍寶,直至去世,老父仍沒有賣掉瓶子的念頭,他將這件傳家寶作為遺產交給了後人。

雖然這個事兒聽起來很好笑,但劉金寶和李雲璐卻都沒有笑。

現實中,很多人做著自以為是的事情,其實都是在鬧笑話,隻是自己不知道罷了。

張元笑著繼續道:“人生之路坎坷,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但一件事成了我的精神寄托,那就是古玩收藏。

不怕你們兩個笑話,師父我也有過跟你們一樣迷惘的時期。

那個時候。

每逢周六、周日,我都會去古玩市場淘寶,每有閑暇,我也會在網上瀏覽,這樣已將近十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