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七四四章 說唱俑(1 / 2)

“這東西我看中了,開個價吧。”

臂擱這種東西,其實很少見的,本來它在古代文房之中就屬於奢侈品之列,不是每個人都用得起。

而流傳於世的好玩意兒,更是少之又少。

能有這麼一件品相完好的臂擱,張元豈能不要。

不過那老板卻笑了笑道:“不著急啊張教授,先看看另外一件東西吧。”

老板那意思,分明是想要捆綁銷售。

不過張元倒也沒反對,如果另外一件也是好東西,他不介意一起買下來。

他現在是不怕沒錢,就怕沒貨啊。

“那就先看看吧。”

張元將包裹著那件陶俑的薄膜塑料去掉,頓時眼前一亮。

今兒這運氣不錯啊,看起來這老板倒是沒有撒謊,這件陶俑,應該也是大開門的貨色。

確切的,它是一件唱俑。

奏樂器的陶俑是唱俑的一種。

在中國古代是一種由儒演出的“倡優戲”。

表演形式有、唱、樂、曲辭。

跟現代的滑稽戲有些類似。

唱俑也稱書俑,為“倡優戲”演員被稱為優。

所以,唱俑又被稱之為優俑。

兩漢的唱俑是尤為盛行的,主要是兩漢經濟比較繁榮。

唱俑就是在繁榮的經濟基礎上所產生和興盛起來的。

由於國力的強盛,貴族王侯們蛻變侈奢、縱情享樂。

《漢書·成帝紀》載:“方今世俗奢僭罔報、靡有厭足。

公卿列侯,親屬近臣、四方所則,未聞修身遵禮,同心憂國者也。

或乃奢侈逸豫、務廣第宅治園池,多蓄奴婢,被服騎轂、設鍾鼓、備女樂,可謂“夯侈報欲”。

生時醉生夢死,死後更要厚葬以“示德”,其時盛行“厚資多藏,器用如生人”,“厚葬為德,薄終為鄙”,王公貴胄們不惜傾盡家資修建陵寢。

多姿多彩如漢代彩陶藝術俑,就是在這樣的曆史條件下應運而生。

從迄今為止考古發掘情況看,兩漢各時期陶俑,有較大的差異。

但漢代陶俑與前秦及隋唐陶俑的根本區別,突出地表現對神韻的追求上。

漢代傑出工匠所遺下的藝術品上所體現的風格,表明這一時期藝術家對神韻的理解與追求——在寫實的基礎上刻劃精神,以形似求神似,這一創作理念在唱俑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藝術家截取唱藝術最精彩的唱舉動,利用形體誇張及人物麵部表情變化來突出藝術形象。

看似頭大身,軀體粗短,身材比例失調,但恰恰如此,其豐富的唱內容醉人的表演形式,及演藝成功者的自然流露,被刻劃的惟妙惟肖,恰到好處。

從這個特點上來講,桌上放著的唱俑,應該就是兩漢時期的作品。

究竟具體是西漢還是東漢,那還得仔細瞧過才能完全確定。

很顯然,這個唱俑的造型與張元腦子裏的記憶十分吻合。

頭大身軀體粗短,身材比失調。

看上去非常滑稽。

卻充分表現出了臉部的那種誇張表情。

他席地而坐頭戴軟布冠。

並以長巾圍在前額上打了一個類似於陝州北方農民頭巾那樣的花結。

額前布滿皺紋。

眯縫雙眼。表情活潑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