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七六六章 珍妃之印(2 / 2)

“我信你,當時這東西買來花了多少錢?”

張元問道。

“這個,當時倒是花費不多,畢竟那個人急需要一筆錢,就便宜賣給我了。”

穆圖斯終究沒有出具體的數額,估計肯定不會多,他是怕張元借此壓價,因此才不願意出來。

張元也沒強迫他,而是看向自己的徒弟劉金寶道:“根據清朝製度,封妃固應受寶印,但宮中製作寶印的製度曾有過變革。

要辨明‘珍妃之印’的真相,先得從‘懿貴妃’鑄印一事起。

慈禧姓葉赫那拉,鹹豐二年入宮時,封號為‘蘭貴人’,後來升為懿嬪,複晉為懿妃。

鹹豐七年,又晉封為懿貴妃。

按宮中製度,本當受以金寶、金冊。

可是,在鑄印時,正值宮中製度改革,盡管是堂堂的一位‘貴妃’,也不能鑄金印,隻好鑄一方鍍金的銀印。

鹹豐帝下了諭旨:‘凡皇貴妃、貴妃、妃之冊封時,其寶、冊,均改用銀鍍金。’

之後,時過三年,正值鹹豐帝寵妃葉赫那拉氏由懿妃晉封為懿貴妃,隻得遵旨行事,鑄造了鍍金銀印。

再過三十餘年,他他拉氏晉封為珍妃,光緒皇帝怎敢僭越規製,為珍妃打造金印呢?

故而他他拉氏珍妃隻能鑄造一顆鍍金銀印。

穆圖斯老爺的這件‘珍妃之印’確係金印。

既然是金印,應該鑄造於妃子金印改製之前,不可能是光緒寵妃他他拉氏之印。

那麼它屬於何人的呢?

原來在清宮的後妃中還另外有一位‘珍妃’。

清朝皇帝冊封的後妃,多在滿洲、蒙古、漢軍旗的女子中挑選秀女,入宮後的名號,由皇帝賜給,先是由大臣們草擬一些美妙的字,呈給皇上看。

由皇上圈閱,挑選中意的‘字’,作為某妃嬪的封號,其中也有些是按姓氏稱呼的,所以清朝同代或不同代的後妃中出現過名稱相同的現象。

如:雍正皇帝時出現過兩個張格格;

乾隆皇帝有順貴人,道光帝也有順貴人;

乾隆帝有容嬪(容妃),鹹豐帝也有容嬪;

順治帝有貞妃,鹹豐帝也有貞妃(即慈安);

光緒帝有珍妃,而道光帝也有珍妃。

由此想來,‘珍妃之印’與道光帝珍妃或許有些聯係。”

“聽師父這意思,故宮博物院的那件應該是光緒帝的珍妃所有了?而穆圖斯老爺手裏頭這件,則是道光帝的珍妃所有?”

劉金寶又問道。

“這個事兒啊,還是很難。”

張元搖了搖頭道:“道光帝的珍妃,鑲藍旗,滿洲,赫舍哩氏。

廣省按察司按察使容海之女,母伊爾根覺羅氏。

進宮時19歲,初封珍貴人,賞為珍嬪。

後來封為珍妃,並且確實打造了金冊、金印。

按理咱們這件‘珍妃之印’既為金印,則此印應為道光帝赫舍哩氏珍妃之印。

但令人困惑的是,這個‘珍妃之印’與檔案中所載道光珍妃之印的重量並不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