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八三三章 科南克的苦惱(1 / 2)

張元心裏頭很清楚,竹雕這種文玩,屬於文人雅士喜歡的物品。

尤其是明清竹雕,那可是絕對的好玩意兒啊。

竹刻屬於“文玩清供”,以插屏、筆筒、臂擱、根雕為主,是古代文人、雅士、畫家等清流既實用又賞玩的東西,尤以明清竹刻為佳。

005年香港佳士得春拍會上,一件清代竹刻名家顧玨的竹刻筆筒成交價高達1045萬港元,直接推動了竹刻收藏的繁榮,連號稱“無一款凡物”的上浦博物館,也陸續購進60多件。

雖然科南克議員帶給張元的這兩件竹雕都算不上名家之作。

但張元仔細鑒定過,並且用鑒字訣進行了一番估價。

盡管達不到一千多港元那種高度,可是每件的價值也在一百萬人民幣左右。

科南克議員這份禮物,真得算得上是絕對的厚禮了。

關鍵這兩件竹雕都非常的精致。

要知道,竹雕可是很講究選料的。

雕製竹刻分幾個層次:

一是竹皮“留青”,竹子皮薄如紙,新伐下來的竹子皮呈青綠色,雕刻時在竹皮上巧做功夫即為“留青”,這種技法是竹刻的巔峰。

刮去竹皮後下麵一層為“篾青”,是竹子最細密的部分,常被用來做浮雕和透雕,最常見的竹刻筆筒即出於此。

篾青的特點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慢慢變紅,而且越老越紅,越把玩摩挲顏色上得越快,給人豔而不俗的感覺。

剖開的竹板叫“竹簧”,主要用來雕刻臂擱,也就是繪畫、寫字時墊在手臂下的擱板。

最後是竹根,上好的老竹根肉質厚實,中心充實,是清朝竹刻匠人喜用的竹料,可以酣暢淋漓地施展雕工技藝,創作出惟妙惟肖的作品。

所謂的竹刻名家,主要指明清的朱鬆鄰、朱鬆、朱三鬆“嘉定三鬆”,封錫爵、封錫祿兄弟,吳之幡、周芷岩以及“留青”竹刻祖師張希黃,還有顧玨等大師級人物。

他們的作品通常都留款,即使無款無識,也能從鮮明的雕刻風格上鑒別出來。

他們常用的技法是深刻、浮雕和圓雕,因為幾百年前的工具和製作環境遠遜於今,名家作品大多古樸木拙,並且吸收國畫的“留白”,往往一件竹刻上隻是寥寥幾刀,較之現代用電腦鏍機刻出來的東西格外大方雅致。

和古代書畫一樣,一件能夠拍出價的竹刻定然傳承有序,不同的是,書畫的傳承通過上麵的藏印得知,竹刻則通過藏家口口相傳,竹刻背後總有一個故事、一段傳奇。

同樣,有了確切的傳承記載,作品也就鮮活起來,收藏價值也就更高。

張元看科南克給他的竹雕,多半也應該是名家之作,盡管沒有留名,而且也看不出風格來。

但因為其雕刻工藝之精湛。

除了名家之外,相信別人也做不到的。

“多謝科南克議員這份厚禮了,以後有什麼需要,盡管電話,隻要我有空,一定幫忙。”

張元笑了笑道。

正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

既然別人都這麼大方了,那如果不幫對方點忙,那也不過去啊。

“這個,張教授客氣了,不過嘛,還真有點忙,希望您能去一趟舊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