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九六七章 金陵周處台(2 / 2)

想到這些,張元不由欣賞起了張大千的《金陵周處台》畫作:

但見周處台基處於懸壁高墩之上,一位古裝文士獨坐台邊昂首穹,觀今撫昔,神思遐想,宣抒情懷。

台畔秀木茂盛,鳥語花香,樓閣民舍散落,環境幽雅之極。

雄偉壯觀的藍鯨明代城牆巍然屹立,清澈幽碧而充滿神韻的秦淮河水,正在靜靜地日夜流淌。

遠方煙霧彌漫、虛無縹緲……

畫家在該圖右上側以行草款識思古言誌:“側身懷古,豪傑都為土。細想截蛟兼刺虎,此等雄風不腐。

忠臣孝子垂名,元(原)來正是書生,舊聽蛇盤崗阜,今聞犬吠寒城。

金陵周處台,倚《清平樂》。

大千張爰”。

後鈐白文“張爰長壽”、朱文“三千大千”方印各一枚。

大千所書勁拔飄逸、剛中帶柔,詞興濃鬱盎然,別具藝術風貌,較好地起到了妙化丹青主題的作用。

今人對畫家張大千或許並不陌生,他曾名正權、爰,字季爰,號大千、大千居士、下裏巴人,1899年出生於川州。

早年師法前代諸賢畫風,兼取南北宗之優長,尤尚清僧石濤等名家的筆墨意趣,並由此打下了係統紮實的藝術功底。

張大千秉性豁達豪爽,內心富有靈氣,畢生喜愛讀書,經常神遊四方。

晚年一度移居海外、遊曆中西,198年病逝於寶島。

張大千傳統修養全麵,能文善詩,山水、花鳥、走獸、人物畫及書法、篆刻等無所不及。

於畫寫意、工筆、工寫兼備等技法均有涉足,在“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實踐中獨樹一幟。

藝術風格清秀俊逸,蒼潤脫俗,尤以晚年所創潑墨潑彩畫風蜚聲海內外。

像《廬山圖》、《愛痕圖》等扛鼎之作均享有較高聲譽,更加奠定了他在現代繪畫史上的藝術地位和影響力。

其齋“大風堂”門下弟子較多,在當今美術圈亦產生了不影響。

張大千在《金陵周處台》的創作中,精心構圖布景,下筆遒勁堅挺,形神兼備有致。

如以折帶皴、披麻皴及點苔法表現山石,雜樹蔭叢揮灑自如,水墨之外又以淺絳、石青和石綠等敷色點染,清秀而淡雅,富有詩畫情味。

所作工寫兼備,筆墨瀟灑秀逸,氣韻生動鬱勃,意境深邃悠遠,彌漫出甚為濃鬱的書卷氣。

蒼秀雄起的金陵周處台,在畫家的信筆之下生姿添輝,令人抒發懷古幽思。

通過該圖可見,張大千既是在借畫緬懷前賢,也是寫心言誌、鞭策未來的性靈宣泄,進而直取“人合一、物我兩忘”的畫意境界。

圖中那位端坐高台的逸士,莫非正是畫家本人的心靈化身?

該畫作明顯地受到宋元繪畫筆意的影響,雖然未署具體創作年代,但從張大千畢生繪畫風格演變情形分析推測,大概應屬他在中年時期創作的丹青力作,觀者可以一窺其這類懷古幽思題材的詩畫風格。

魯家能拿出如此出色的一幅畫來送給張元,那足見其誠意可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