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218章 塵埃落定(1 / 2)

三年後秋風初起時,疊庸關內外已是別一番景象。

閼於畢竟是居於塞外苦寒之地,國中百姓多以放牧為生,須逐水草而居,不得安定。且閼於國中醫者極少,草藥也十分欠缺,尋常牧民若是患了疾病便隻有聽天由命了。人尚且如此,更遑論牲畜,家家戶戶每年因疾病折損的牲畜數目皆十分可觀,若是再多逢上些惡劣氣候,便更是民不聊生了。

縱然閼於兵強馬壯,也敵不過軍需不足的拖累,更何況國土被一分為二後,雙方勢力都是大大削弱,根本不足以與錦朝對抗。

蕭驥登基的第二年初春時,草原上爆發了疫情,起初是牲畜暴斃,牲畜屍身得不到及時處置,又引發了禍及人身的瘟疫。當此之際,蕭驥采納了鄒原的建議,派遣特使攜帶閼於人急需的藥草和醫官前往,主動向閼於示好。

自行此舉後,兩國關係得以緩和,北閼於王赤那率先親來朝賀,言辭中雖未明言臣服,卻也十分恭謹。蕭驥以上賓之禮待之,約定互為兄弟。

北閼於既已同錦朝議和,南閼於夾於兩國中間,若再起異心則無異於腹背受敵。隻不過忽闌為人高傲,遲遲不肯低頭,寧可閉關鎖國也不肯接受旁人援助。當北閼於得錦朝相助平安度過難關時,南閼於尚苦苦掙紮於疫情之中不得解脫。

待到入冬後,疫情雖因季節更替而逐漸平息,但南閼於的國力已大大削弱。

蕭驥便在此時下令於邊關開放集市,與鄰國互通有無。北閼於商人寧可千裏跋涉,也要用從家鄉運至的馬匹牛羊等交換藥品糧食。南閼於本有近水樓台之禮,卻困於上位者的固步自封,一時間國內子民怨聲載道,更有大批牧民寧可冒殺頭之險逃往北閼於。

忽闌縱然智計再高,也難解子民離心糧食不足的困局,最終不得不接受了蕭驥的好意。但這也意味著要接受錦朝的鉗製,爭霸天下的夢想,便永遠隻能是個夢想了。

在蕭驥登基之初還持質疑態度的那些臣子,在看到他這樣兵不血刃地收服了一向以好戰著稱的閼於人後,也不得不心服口服了。

交易互市,不僅讓錦朝國力得以提升,從閼於人手中交換來的馬匹和鐵器等物,也讓錦朝軍隊的戰力有了提高。閼於國境內山脈連綿,礦產極為豐富,閼於人雖不擅耕種,但於鐵器的冶煉一道卻別有心得,鑄造出的兵器鎧甲往往優於中原。

開放邊關集市一開始本是蕭驥對閼於示好之舉,如此一來竟真正做到了“互通有無”這四字,於是日漸繁榮起來。

外無戰禍滋擾,內無政務之憂,所謂昌平盛世,大約便是如此罷。

因此,昌和三年的年關,就在一片喜慶祥和的氣氛中來臨了。那日自清晨起,勤政殿便是一派昌盛景象,除了朝中文武百官一早就賀過年關之喜外,各國使臣也紛紛攜帶重禮前來朝賀。

半天下來,饒是蕭驥年輕力壯,肩腰也因過分挺直而微覺酸痛。

三年下來,他身量已初初長成,且因在朝堂上曆練,眉宇間少年稚氣也已消褪得差不多了。因是特殊時期,待到早朝結束後已是正午。

冬日天短,過了正午後天色便暗的很快,蕭驥隻覺才睡了片刻,一旁的宮監已在輕聲喚他起身了。蕭婧睜開眼睛,隻見窗紙上已是灰蒙蒙一片,不覺一骨碌爬起身來驚道:“糊塗東西,怎的不早些叫朕,這可不是誤了晚宴的時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