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21章 走向新生(2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1900年10月11日,這一天如同一部曆史劇的高潮開場,李鴻章身影甫至北京賢良寺西跨三院,旋即開啟了一場生死博弈。他猶如一位孤獨的鬥士,甫抵京城,便與慶親王奕劻攜手並肩,穿梭在各國使館之間,麵對德、奧、比、西、美、法、英、意、日、荷、俄等十一國代表,展開了長達九個月的唇槍舌劍、心智激戰。

期間,李鴻章疲於奔命,日夜操勞,談判桌上的每一個細節都浸透了他的心血。然而,身體終究未能抵擋住如此高強度的壓力,舊病複發,但他憑借老辣的政治智慧,巧妙利用自身健康狀況的惡化,拖延戰術迫使聯軍諸國憂心忡忡,生怕這位年邁的談判高手萬一有個閃失,清廷怕是短期內再也找不出能夠接盤的能手。於是,對手們迫不及待拋出了所謂的“議和大綱”,這份文件的目的昭然若揭,就是要榨幹大清帝國的最後一滴血汗。

得知此事,身處異地的慈禧太後,深知形勢緊迫,為盡早結束流離失所的日子,她甚至沒來得及細審大綱內容,便匆匆應允。李鴻章內心苦笑,他知道,自己此刻的使命便是快刀斬亂麻,即使承擔千古罵名,也要為衰弱的帝國止血療傷。

終於,在1901年1月15日,李鴻章握緊沉重的筆,以全權代表的身份在那充滿屈辱與苦澀的“議和大綱”上簽字。消息一出,全國上下憤怒的浪潮再次席卷而來,“秦檜賣國,李鴻章誤國”的怒吼響徹九州大地。然而,隻有他自己明白,那每一劃每一捺,都是在極力挽回即將傾覆的江山,是為了讓兩位聖駕早日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活,盡管這一切代價無比沉重,但卻又是他在這亂世中所能做的最後努力。

此時此刻,李鴻章一身疲憊,渾然不顧外界洶湧如潮的指責與謾罵,他的身體猶如一座久經戰火摧殘的堡壘,已經臨近崩潰邊緣,每一次咳嗽都能帶出血絲,那是生命火焰瀕臨熄滅的信號。他知道,自己就像一根燃燒殆盡的蠟燭,但仍堅持照亮黑暗中的道路。

剛剛簽署完議和大綱,李鴻章並未鬆懈,因為列強聯軍仍然駐足不退,中華大地依舊籠罩在敵人的陰影之下。病榻之上,他麵色蒼白如紙,眼神卻堅定如炬,一心隻想如何在最後的時光裏,盡可能減輕百姓的負擔,哪怕隻是微不足道的一點點。

他以臨危不亂的智謀,硬生生從洋人們貪婪的口中奪回一半的賠款,將天文數字般的十億兩白銀壓低至四億五千兩。這意味著每個中國人都要為此付出一兩白銀的代價,這是前所未有的奇恥大辱,但他李鴻章,深知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隻能頂著壓力,咽下這口黃連。

終於,1901年9月7日,曆史的聚光燈聚焦在《辛醜條約》的簽署現場。原本應該由慶親王奕劻擔此重任,然而李鴻章望著年輕的奕劻,語重心長地說:“王爺您尚有大好年華,未來的日子還長,這注定要遺臭萬年的責任,就讓我這個老骨頭來扛吧。”身為清廷赫赫有名的肅毅伯爵,李鴻章一生已簽署了三十多個備受爭議的條約,早已被貼上了“賣國賊”的標簽,但對於最後一個,他似乎早已習慣了那些謾罵,內心深處的悲涼與無奈無人知曉。

在條約上簽名的那一刹那,李鴻章做出了一個微妙的決定,他並沒有直接寫下自己的姓名,而是提筆落下了一個“肅”字——那是朝廷賜予他的肅毅伯爵的象征。此舉像是最後的倔強,他以這樣的方式保留一絲尊嚴,既是向世界宣告,也是對自己內心的告慰:即便身披罵名,他也始終是那個忠誠於清廷,致力於國家利益的肅毅伯李鴻章。

就在《辛醜條約》墨跡未幹之際,李鴻章這位獨步朝堂的重臣猶如燃盡的燈芯,因長期嘔心瀝血,終致胃部大出血,轟然倒在了曆史舞台的中央。臨終前,他強撐病體,撰寫了泣血的絕筆奏折,懇切寄望朝廷能夠痛定思痛,勵精圖治,洗心革麵,重現華夏雄風。

1901年11月7日,京城寒風蕭瑟,79歲的李鴻章在悲憤與遺憾中走完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當李鴻章逝世的消息如晴天霹靂般傳入皇宮,慈禧太後頓時痛徹心扉,淚水決堤,悲呼:“天下棋局正未定,如今再無一人能與朕共承國難矣!”

《辛醜條約》的簽署,無疑將中國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陷入了一片前所未有的黑暗歲月。然而,在華夏古老的紀元法則中,辛醜年份暗藏轉折之力,正如古人所言,否極泰來,國恥家仇激起民族覺醒的巨浪。

李鴻章的離去,意味著舊世界的守護者退出了曆史舞台,而恰恰在此時,舊有的統治體係開始出現裂痕,預示著新時代曙光的初現。在內外交困的壓力之下,清廷不得不推行一係列新政,諸如編練新式軍隊、鼓勵工商業發展、革新教育製度、改革官僚體製等舉措,盡管成效有限,卻也在無形中催化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為即將到來的辛亥革命播下了變革的種子,開啟了古老帝國走向新生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