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34章 章 對待匈奴(1 / 1)

此時皇太極也在籌劃之中

在皇太極的緊張籌措下,從內到外進行了多重改革,在整合各部落勢力後,自崇德元年開始,對外徹底征服朝鮮李氏王朝,皇太極開始加緊對大明王朝發起攻勢。

崇德五年(1640),督察員官員向皇太極遞交了一份奏折,對如何攻打明朝提出三個方向點:

“一攻打燕京,此刺心之著也;二直抵關門,此斷喉之著也;三先得寧錦門戶,此剪重枝伐美樹之著也。”皇太極原則上接受了最後的建議,但他謀劃的更為大膽,把義州(遼寧義縣)選作屯兵、進攻錦州的後方基地。因為這裏土地肥沃,前後均可縱深,有利於屯田開荒,於是任命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多羅貝勒多鐸為左、右翼主帥,率軍往義州城駐紮屯田,僅僅幾十天,就將荒無人煙的田野變成“修城築室,俱已完備,義州東西四十裏,皆已開墾。”以此與明軍堅守城池不出做長期較量。《清太宗實錄》一年多的圍困的較量下,皇太極的屯田獲得了大量糧食和物資,而明朝的錦州城內已經是“城內糧盡,人相食,戰守計窮”。終於不戰而城破,主帥洪承疇在逃跑時“馬失前蹄”被俘。洪承疇被俘後,錦州守將祖大壽,便走出內城,率眾出降。塔山、杏山也相繼落入清軍之手,明軍的錦寧防線,實際上已不複存在。此後皇太極便對這個多次投降而又逃跑的祖大壽和洪承疇進行“誅心”。當時多數滿洲人要把他處死,但皇太極卻並不同意,最終換來祖大壽的徹底投靠。而麵對洪承疇時皇太極頗費精力。一開始,他堅決不降,並破口大罵,一心求死。皇太極派範文程做思想工作,依舊罵不絕口,當時房梁有積塵落到他的衣服上,他多次將塵拂去。

鬆錦戰役的勝利,重創明朝實力,皇太極不惜“統全軍而注之孤危之地”,其製勝根本在於其整體部署的,“斷糧道,掘壕築垣。”此後所有人都似乎看到了奪取明朝江山的曙光,連對清朝很不感冒的朝鮮也已經看到了未來大局:“明朝之運,亦已衰矣。”由於受到巨大鼓舞,清朝“諸王將帥,爭請直取燕京”。許多人甚至希望早日打完好回老家,崇德七年(1642)九月,鬆錦決戰剛結束,滿洲高級將領一起向皇太極上奏,建議趁此時際,迅速全麵發兵“率大軍直取燕京,控扼山海關,大業克成。”

更巧合的是

曆史循環往複,驚人的相似。同治六年六月二十日,即1867年7月21日晚,曾國藩與幕僚趙烈文談及清朝命運,趙烈文給出了與當年皇太極將大明比作砍樹的相同比喻。“初鼓後,滌師來暢談。言得京中來人所說,雲都門氣象甚惡,明火執仗之案時出,而市肆乞丐成群,甚至婦女亦裸身無褲,民窮財盡,恐有異變,奈何?”曾國藩再一次蹙著眉頭問趙烈文。趙烈文平靜地說:“天下治安一統久矣,勢必馴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風氣未開,若非抽心一爛,則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異日之禍必先根本顛仆,而後方州無主,人自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其中的“抽心一爛“和”根本撲倒“與當年皇太極預測明朝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劉寂當然不會給他這個機會了他學習古代帝王對待匈奴人的方法

漢文帝、景帝等西漢統治者,除高祖曾在立國之初曾短暫的采取武力硬剛的政策外,多數時候他們的應對政策皆以“安撫為主,戰爭為輔”為主,即不主動的去激怒匈奴,盡量滿足匈奴所提出的要求,用“和親”、“納貢”等委曲求全的方式來安撫匈奴,讓其能與漢廷和平相處。隻有在萬不得已的時候,在匈奴的襲擾已對西漢造成危害之時,漢軍才會被迫的與匈奴發生戰爭。

可以說,在武帝之前,西漢應對匈奴的政策是帶著一種近乎屈辱式的。當時,為了盡快的恢複國內的經濟與農業生產活動,及加強漢朝對於天下的統治,文景等諸帝對於匈奴是“縱容”的,他們皆秉持著“對外友善,對內發展”的態度,是盡全力避免與匈奴發生戰爭。

但是,到了武帝時期,隨著在文景等諸帝的勵精圖治下,漢朝由曾經的“接秦之弊”、“作業劇而財匱”變成“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這般繁榮之景象,再經過“吳楚七國之亂”,漢廷又解決了諸侯王這一影響內部統治的隱患,由此,漢朝對於匈奴的政策開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漢武帝時期,漢廷對於匈奴的政策發生了三次較大的改變,而其核心的改變就是由曾經的“安撫為主,戰爭為輔”的“求和”政策變成了“戰爭為主,安撫為輔”的“逼臣”政策。

第一次、由和親轉向征伐。

於是乎他也是要策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