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17章 姊妹搬家迎新生(2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總算不負她們的辛勞,兩天時間,不僅將前院後院收拾齊整,就連屋子裏也騰了個幹淨。

能用的擺放在一旁,不能用的拿著斧子劈了當柴火燒。

房子倒還算完整,除了有兩三個漏雨的地方,其他都還算好,這已經比他們想象中的好太多了。

隻不過外麵搭建的灶房塌了。

井裏有水,也需要好好清洗,這個光靠她們姊妹仨做不到,還得等陶昌義幾個人過來才能完成。

大門也不行,牆頭太矮,不適合她們姊妹仨住,得壘三米才有安全感。

在約定時間陶昌義父子幾人和木匠鋪子那邊的人,統共拉了三輛板車來到桃源村。

不說引起轟動吧,起碼將她們的家給圍了起來。

有眼色的村裏人慌忙幫著卸東西,等翠花將家裏的情況跟陶昌義說完之後,就直接轉過身走到大門口招呼鄉親們。

“我這大侄女的房子暫時收拾出來了,不過房頂有漏水的地方,灶房也塌了,井也需要清理,包括這土坯牆,也需要重新脫坯,還有這正房三間的外牆,裏麵都需要粉刷,正好現在還不是農忙季節,誰家有空了,可以來幫工幾天,不管飯,一天八個小時,我們給一塊錢工錢,這錢是需要大家夥幫忙去拉黏土的啊,誰家有麥秸稈,也勻我們一些出來,我們看量給錢,不白要大家的。”

之後又解釋了下為什麼還要那麼多土坯。

“這圍牆都塌了,我們得推倒重新蓋,至少得蓋三米高,家裏就這仨閨女住,安全重要,”

一番話說下來,圍觀的人不少都吆喝著要報名,最後陶昌義還是將決定權交給了唐翠花,什麼人能用,什麼人不能用,她比他要清楚的多。

有村裏人幫忙,陶昌義時不時過來遞煙,充當家中長輩監工,不過五天的時間,院牆就壘起來了,房頂漏水的地方也修好了,甚至還大手筆的重新鋪了瓦片,之前的瓦片直接拿下來蓋了灶房。

主要還是土坯多,幹脆在東邊搭建了一個灶房。

井裏淘洗幹淨後,已經滲出來幹淨的水,有了井,姊妹仨就不用走街串巷到村裏的大井打水了。

後院還給重新修建了茅房,雞窩,別的不養,這雞肯定是養兩隻的。

整個圍牆將後院也給圈了出來,高三米,還在圍牆上叉了竹條,看誰敢攀上去。

木匠連續三天過來給他們家送門,正房三間,大門,後門外加灶房,一共六個門,有大有小。

灶房裏新壘了兩個灶,多了兩個櫥櫃,陶昌義還給她們買了瓦罐陶罐還有一口小鐵鍋。

為什麼是小鐵鍋,還不是因為再過兩年,嗯哼,家家戶戶都要上繳了。

所以夠她們用就成了,這也是翠花自己要求的,可不敢給她們打造大鐵鍋,多費錢啊!

就這樣,回村不到十天,翠花的家就全部拾掇好了。

三間屋子連同灶房都刷了白,堂屋打了兩個儲物櫃,桌椅板凳一套,將來不夠了再打。

兩間臥室麵積足夠大,考慮到暫時就隻有她們姊妹仨住,先緊著一個房間打造了兩組衣櫃,高低木床三套,西屋她們打算日後放雜物和糧食。

之前的窗戶也都不行了,堂屋沒有窗戶,兩個臥室,一個灶房,各安了一個大窗戶,都用紙糊起來。

玻璃對他們來說,尚且還買不起。

就這樣加上木材、手工、人工、鍋碗瓢盆、各種家具、牆料等所有加起來,差不多花了七八十塊錢。

這七八十塊錢主要花在老房子的穩固、門窗家具上,其他倒也沒花什麼錢。

陰曆六月十六這天,陶昌義夫婦帶著上小學的仨兒子,帶著給三姊妹溫鍋的糧食、搪瓷盆、藤編水壺、燒水壺、案板等各種生活必需品,一家老小,租了一輛牛車,浩浩蕩蕩的直奔桃源村而來。

老兩口和小酒沒來,主要小酒和姊妹仨長得太像,怕有人看出來,安全起見,沒有來。

三姊妹當然知道這是因為啥,一點也不覺得可惜,反而走的時候,讓夫妻倆帶話,等這邊收拾好了,他們就去兩邊的家裏探望他們。

有了陶家給予的支援,姊妹仨自身也存了三百多塊錢,接下來雖然沒地,但趙伶俐卻給翠花在鎮子上找了個照顧老人的工作,一個月十塊錢,管吃管住,一個月能回家兩天。

姊妹仨也利索的在院子裏種上了蘿卜、白菜、大蒜、菠菜、青菜、土豆,後院還栽種了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