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19章 萬能草木灰(1 / 2)

9月初,家裏在各處荒地收了棉花,棉花產量不高,主要靠天收獲。

棉花采摘的時候需要技巧,否則采下來的棉花會帶著髒東西,回家要反複清理。

棉花籽要摳出來,曬幹之後可以賣掉,也可以自己留著,攢多了能榨油,但需要精煉,否則有毒。

一般賣掉的棉花籽榨油之後,都用來做化妝品了。

當然,它也可以吃,要求精煉才能達到食用規格。

鄉下小作坊裏的,是沒有任何保障的,有人就因為吃了有毒的棉花籽油,而落下嚴重後遺症。

所以一勞永逸的辦法就是便宜賣掉,雖然不值什麼錢,但蚊子再小也是肉不是?

10月初,開始陸續收秋,今年趙伶俐和陶昌義負責來回轉運,上小學的小子們和翠菊、翠蓮負責掰玉米,學校還放了幾天秋假,老爺子過去幫忙砍黍稈。

老宅這邊老太太身體已感覺力不從心,就主動帶著小酒留守在家忙活著曬幹菜。

在家的小酒繼續跟小夥伴進林子,看看有沒有山核桃、野山楂、野柿子可以撿。

可惜連續幾天,也沒那麼好的運氣,就算再難吃的果子,也都被撿幹淨了。

他們這些孩子,最後隻能背著一筐筐的豬草或柴火回家。

整個秋收工作忙完至少要到十月中後旬,因為秋收之後還有秋播,要提前將地清理出來。

這期間也是奶奶抓緊晾曬幹菜的重要時期。

也是蘿卜白菜茁壯成長,施肥澆水的關鍵期,長勢好不好,全靠這些天。

現在鎮子四合院裏已經不喂養牲畜家禽了,全都轉移到了老宅,是以這邊缺不了人。

小酒恰恰喜歡山野,也沒鬧著要回家,祖孫倆作為外來戶,能這麼快融入西河村,其主要原因是老太太幹淨爽利,喜怒全憑心情,覺得能深交的就繼續打交道,覺得這人不可靠的,下次就會躲著點兒,所以對於陶家人的風評,呈兩極分化。

小酒這邊亦是如此,她能結識這麼多的小夥伴,不僅僅是靠她淵博的知識,樂善好施廣結善緣,更在於她從不抱怨,不會當人麵說誰的壞話,頂多她不喜誰了,就悄無聲息的遠離她,或者躲著那個人。

白天能山上的孩子,大多是需要給家裏挖豬草的閨女們,傍晚放學之後,才會有男孩子出來砍柴背柴,早就聽說西河村窮,那是真的窮,這個村子上學的,不超過五個,還都在附近的村子上學,他們村沒那個條件。

這將來要是成立生產隊,怕是也沒他們村建學的份兒。

以前在鎮子住的時候,門口好歹有石子路,來到村子才知道下雨之後,村子裏的路有多麼泥濘。

走幾步路,腳上能讓泥巴糊滿了,這年代的布鞋不大一會兒就濕透。

“下雨了,就別往外麵跑了,來,幫奶奶剝花生。”

每當這個時候,奶奶就會把她叫到跟前兒,給她安排點活計。

或是剝花生,剝棉花籽,又或者掐辮子。

別家孩子坐不住,唯有她,不但能坐住,有時候還能跟著奶奶學學繡花,學學針腳的走向。

總之她這幾年跟著老太太,可是沒少學精細。

“今年種的這點棉花啊,得攢起來,明年再種點,就能給你們幾個小家夥做幾身棉衣裳了,”

“奶奶,我不要,我穿哥哥的就行,哥哥們長得快,尤其是大哥的棉衣,都端了。”

“你大哥的你別擔心,有你爹半新不舊的頂著呢,他大了,不怕凍,你不一樣,你最嬌嫩了,咱家誰都可以沒有,就你不能沒有,”

鄉下人弄點布很難,以前難在價格昂貴,每次去買布都要排長隊,排到了可能就沒了,或者有些布料不等上櫃台就被人家內部人消化完了。

要不會實行計劃經濟呢,就是想讓人人都能買得到布,可惜這個計劃實施之後,普通老百姓一年到頭更難買得到布料了,因為農民隻有過年的時候,每人才能領到幾尺布票,平時可是沒有。

陶家孩子多,一般陶醉穿完,剩下幾個弟弟輪著穿,男孩子們費布料,成天爬高上低的,等全部淘汰下來,就能做成罩袖或者罩衣湊合穿,壓根就輪不到小酒用就不行了,事實上能堅持讓陶安撿,已經是那些布所承受的最大使用年限了。

若非兩個閨女從外地寄回來點小姑娘家的舊衣裳,小酒可能都得買新的才能續上。

雖然她無所謂布料的好與壞,但誰家的小姑娘不愛美啊,要是打扮的漂漂亮亮的,誰看了都覺得舒服,更何況連生了四個兒子,費心費力拉扯大的老太太和趙伶俐,都覺得小姑娘比起兒子,更貼心,更加不願意她吃這方麵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