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1章 什麼檔次,也配給朱大恩公搗亂(1 / 2)

製造問題的人不解決,問題就會一直存在。

朱瞳直搗要害,把問題縣丞陳有為送進大牢,會議的進程也順暢了很多。

不過除了推廣種植番薯,切實落實好防疫工作,關愛縣丞隔離生活,會議上都是一些瑣碎的事情,也沒有其他重要的事情了。

上過班的同事們都知道,人多的會議不重要,重要的會議人不多。

重要的決策落實運營,隻需幾個大佬,又或者一個大佬力排眾議獨自拍板決定就行了,剩下的小嘍囉無非就是落實執行。

這個道理亙古不變。

比如明代的早朝。

每天早朝時,大臣必須午夜起床,穿越半個京城前往午門。寅時(3-5點),大臣到達午門外等候。

當午門城樓上的鼓敲響時,大臣就要排好隊伍;卯時(5-7點)鍾聲響起時,宮門開啟。百官依次進入,過金水橋在廣場整隊。官員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穩重的都會被負責糾察的禦史記錄下來,聽候處理。

四品以上的官員才有機會與皇上對話,大臣向皇帝報告政務,皇帝則提出問題或者作出答複。

烏泱泱的一群官員,實際上能發表意見的隻是寥寥無幾,絕大多數隻有聽的份,而站得離皇帝遠的人,說不定連話都聽不到,這純粹是浪費他人生命的行為。

但自明英宗以後,明朝皇帝就越來越不喜歡上早朝了,更狠的比如嘉靖和萬曆,二十多年都沒上過早朝,朝廷的運轉也沒有出大問題。

後來的亡國君崇禎,每日批改各地奏折到醜時,每日早朝必到,結局卻還是要煤山自縊身亡。

所以,早朝並不能影響國家的運作和興旺。

指望早朝能決定生命國家大事?

純粹扯淡而已!

就連前朝,前前朝,前前前朝,都沒有一天一朝的慣例,也就初一和十五兩天要上朝。

但是老朱是皇帝中出了名的卷王、勞模,所以變成了每日一朝。

如果他不在京城,則由太子朱標監國,代替他上朝。

上行下效。

各地官府也有類似的流程。

如果不是上麵盯得緊,需要做個儀式來應付一下,朱瞳早就廢了形式主義的早朝了。

不過江寧縣的早會時間倒是不多,一般就半個時辰而已。

聽取下屬簡潔的工作彙報,在安排工作部署後,如果遇到有什麼重要的事情會適當延長,最後就是接受下屬的叩拜就宣布散會。

今天的早會時間延長了半個時辰才散會,在縣衙裏眾多領導的注視下,周大牛局長像個老農一樣親自扛著兩筐番薯,健步如飛朝著農業局的小樓狂奔去。

不是一百五十斤的周大牛不穩重,而是番薯的產量太過驚世駭俗。

如果真的如朱瞳所說能畝產百石,僅靠著地瓜就能讓大明徹底告別饑荒,甚至能影響整個大明朝的國運,推廣育種的周大牛也有資格在族譜單獨開一頁,死後還能成為寺廟裏被供奉的神仙。

若是之前,周大牛對陳有為的遭遇還有一丁點兔死狐悲,現在隻要朱瞳一個眼神,他會立馬親手將陳有為埋進土裏給番薯施肥。

呸!

什麼檔次,也配給朱大恩公搗亂?!

……

江寧縣衙的會議是散了,老朱奉天殿的早朝卻是還沒散。

“皇上!雖然朱瞳的能力出眾,但年紀尚小,履曆尚淺,恐怕難以服眾,請皇上三思!”

吏部尚書劉崧見滿朝文武竟沒有一個人出來說話,便硬著頭皮站了出來。

(劉崧,字子高,泰和人,舊名楚。是個家貧而力學,憑借優異的成績成為江右詩派扛鼎之人,一生簡樸,年少時寒無壚火,手皸裂而鈔錄不輟;年老時兄弟三人共居的一間茆屋,田五十畝,及貴,也無所增益,用了十年的一條布被,被老鼠咬壞了,才換掉,仍然縫補以後讓兒子穿。

劉崧這個人,可以說是明朝大公無私的典範。放著朝廷的一些“家庭補助”不用,從來都是自己一個人出任職務,不帶任何家眷。他出任北平的時候,破天荒地帶了個仆人,到了地方還給這個仆人打發回了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