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74章 全麵學習浪潮,讀書人待遇(1 / 3)

8月,整個帝國各省的省府在瘋狂的搶人,要是識字的都可以直接聘任為工廠的主官,各地的省督們整宿整宿的睡不著。

畢竟張啟恩光派了他們來各地上任,省督府的框架需要他們自己搭建,其餘什麼省、縣的村參議院和民議院好辦。

警司衙門、思使衙門、軍屯衙門都是中央直屬的,也不用省督操心。

可縣一級的發展,就是他們省督的責任了,張啟恩在他們臨上任前可是給足了錢,壓實了糧食重擔,工業發展重擔,以及區域經濟發展的重擔。

內閣規劃了海城經濟圈、神京城經濟圈、陝甘金城經濟圈、金陵經濟圈、粵城經濟圈、蜀川渝城經濟圈6大重點發展區。

可謂是在舉全國之力在發展這六個地方。

人才、資源、技術、貿易等都向這些地方靠攏。

所在經濟圈的省督們是第一責任人,經濟第一位,其次是農業、教育、工業等,壓力十分的大,就是傾斜資源,各省的省督們也是缺人的頭皮發麻的厲害。

海城大學剛畢業的617名大學生,直接被各省高薪搶走,沒有搶到人的,直接將矛頭瞄準了大學的教授老師。

人才資源最多的南直隸,就成了各省搶人的重點,氣的天天拍桌子的宋丹陽直罵娘。

李九良、孫寶成、許大維幾個軍方出身的大佬,不僅是行政的一把手,更是地方駐軍的一把手,因此忙的更是不可開交。

再加上他們所在的地方不是戰略要地,就是匪患叢生,沒有一點軍隊的威懾,靠武裝警司不是很靠譜。

但幾個軍方的省督們,為了發展更是將目光盯上了軍隊裏的白雲山老兵,當初1萬人的老兵,此時的軍隊裏隻有4000多人了。

而且這些老兵不說各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最起碼都是經曆過大世麵的人,而且忠誠度是最高的一部分,很多都是漢語、英語、德語三語都會點。

許大維給開出了哈城大學教授、副院長的職務,孫寶成更是直接給開出了最高“副省督”的職務,來吸引護衛軍老兵。

李九良則是厚著臉皮去找老領導顏學儒。

李九良將目光放在了警司裏殘疾退下去的白雲老兵,他是想辦法去顏學儒那裏,搞到批條搶人。

因此,就更不要說各地的知識分子了,在可惜在土改打擊後,全國的秀才也才300人,舉人400人,進士50多人更是直接被中央截留。

童生倒是很多,但質量也都是參差不齊,必須拉進小學、中學裏來回個爐。

地主裏麵秀才是最多的,士紳官員裏麵舉人是最多的,所以也被抄家,拉去勞改營的很多。

軍隊正在擴編的關鍵時期,很多在重要崗位的老兵紛紛請辭,搞的安龍、安虎、馮虎、黃甫良、薛萬徹幾個給張啟恩打小報告。

紫禁城內。

此時的張啟恩也都要被各地缺人急瘋了,甚至夏昌瑉都建議,實在不行將勞改營裏的那些有問題的官僚拉出來用。

那可是30萬大大小小的大乾帝國官員啊。

張啟恩果斷拒絕了,這些人是對新帝國有敵意的,他們恨不得將新帝國挫骨揚灰了,怎麼可能會幫著建設。

各地的軍隊當初是做的太絕了,直接對著這些官員是抄家,許多都鬧出了人命。

“那我們適當的放開吏的招募?”夏昌瑉建議道。

張啟恩也是搖搖頭道:“剛開始咬不住牙堅持,一旦開了口子後麵就沒辦法收場了!”

夏昌瑉也是認同,先例不好開。

但此時海城、吉城、哈城的新官吏們被抽調的極限了,很多官員要是在抽調,東省就要癱瘓了。

張啟恩看著眼前幾個戰區司令,給自己上奏的“參奏李九良”、“參奏許大維”、“參奏孫寶成”的奏章,哭笑不得。

此時,顏學儒在給薛萬徹交接完一切工作後,北上來了京城,張啟恩直接將他抓來了禦書房裏參政,給了個禦書房行走的虛銜。

夏昌瑉捋著胡須笑道:“小趙、小顏,之東兄、坤一兄、你們不說說意見嗎?”

內閣裏白耀祖帶著任務南下巡視去了。

趙毅升搖搖頭道:“如今不光是缺人的問題,我們各地的省府缺錢的要緊,就是劉堪也幾次上奏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