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8章 靖平北疆(1 / 2)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孫權以‘為父報仇’為由,討伐黃祖;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攻破鄴城,平定冀州,袁尚北逃;

並州刺史高幹上表請降;

遼東公孫度逝世,子公孫康繼任。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正月,曹操攻滅袁譚,平定青州,三子袁尚與二兄幽州刺史袁熙逃亡遼西烏桓,曹操上表請辭兗州牧,改任冀州牧;

護烏桓校尉閻柔領導歸化漢家的烏桓、鮮卑等眾歸附;

夏四月,黑山軍首領張燕率領其部眾十餘萬人投降曹操,封列侯。

趙犢、霍奴等殺幽州刺史、涿郡太守,袁尚、袁熙勾結三郡烏桓(時遼東、遼西、右北平烏桓結合,首領為遼西部踏頓)在獷平(今北京東北密雲水庫一帶)攻打鮮於輔,意圖重奪幽州。

秋八月,曹操北征,斬犢等,率軍救援獷平,烏桓逃奔塞外。

並州刺史高幹見曹操後方空虛,舉兵叛曹,擒拿上黨太守,舉兵拒守壺關口,並密謀派兵攻打鄴城,被荀衍發覺,以失敗告終。

曹操遣樂進率軍征討,高幹回到壺關堅守,壺關險塞,久攻不下。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曹操平定並州,高幹欲南下荊州,投靠劉表,經上洛時被上洛都尉王琰捕殺,王琰因功封侯;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用金銀寶璧從南匈奴贖回才女蔡文姬。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

八月,曹操北征三郡烏桓,護烏桓校尉閻柔率歸附的鮮卑、烏桓部眾隨征,於白狼山大破三郡烏桓,斬踏頓,滅袁氏殘餘勢力,靖北疆邊患;

當此之時,劉備諫言劉表突襲許昌,卻未被采納,眾人皆道劉表昏庸,如此良機都未能抓住,難成大事。

難道劉表真的昏聵至此?當然不是,能匹馬入荊州而成事之人又豈是簡單之輩?那究竟為何?

利益爾,突襲許昌或許符合劉備之利益,卻不符合劉表之利益,因為此時劉表的戰略是“北守南攻”。

曹操出征,大軍在外,突襲許昌極有可能成功,然後呢?

將皇帝迎入荊州?那以後荊州誰說了算?

自己這逍遙侯做得好好的,幹嘛給自己請個不能打、不能罵、又特礙眼的祖宗回來,而且還要時時提防‘衣帶詔’之事,劉表可不想自己哪天稀裏糊塗就被誅殺,還被扣上亂臣賊子的帽子。

突襲許昌、解救天子或許屬於政治正確,但劉表又不能直說自己之考量,隻能故作遲疑以拖延。

至於出兵許昌卻將皇帝扔下,道義何在?天下唾沫都能淹死自己吧。

突襲許昌對劉表而言就是一個‘天坑’,隻要掉進去,一切將身不由己。

軍師郭嘉也是看透了這一點,才諫言曹操先定北疆之策略。

這一切劉備不清楚?

嗬嗬!此乃諸葛亮出山第一計‘一石二鳥’,陽謀也。

劉備雖然投靠了劉表,卻有自己的山頭,鑒於劉備助陶謙承繼之、投曹操叛之、投袁紹棄之,劉表亦看出劉備非久居人下之輩,對其大為提防,隻讓其駐北方成為荊州屏障。

而局勢安穩對劉備這樣的人來說簡直就是浪費生命,以至於劉備在荊州數年‘自覺老之將至而功業未建’,遂有‘髀(bì )肉之歎’,唯局勢生變,將軍方有用武之地也。

隻要劉備向劉表諫言,無論劉表如何選擇,對劉備皆有利無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