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1.1.2微型計算機的發展(1 / 1)

1.微處理器的發展

美國英特爾(Intel)公司是全球最大半導體芯片製造商,它成立於1968年,從1971年,英特爾推出了全球第一個微處理器4004以來,微處理器發展至今也有四十多年的曆史。微處理器處理信息的字長展經曆了8位、16位、32位及64位微處理器等階段。隨著半導體工藝水平的飛速發展,單芯片可以集成更多的晶體管,生產微處理器的主要公司除Intel公司外,還有AMD公司(美國超微設備公司)。

我國在CPU 研製中也不甘落後,相繼研製了龍芯、方舟、威盛、星光等係列處理器芯片。)

2.微型計算機的發展

1981年,第一台IBM PC采用了型號為5150主頻為8MHz(赫茲)的Intel8088,操作係統是 Microsoft 提供的MS-DOS。IBM將其命名為“個人計算機”,“個人計算機”的縮寫“PC”,微處理器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微型計算機的發展。在微型計算機發展過程中,如“286電腦”“386電腦”“486電腦”“奔騰電腦”“酷睿電腦”等名稱均與微處理器產品相關聯。

1.1.3計算機的特點及性能指標

1.計算機的特點

電子計算機具有以下幾個方麵的特點:

(1)高速、精確的運算能力。

(2)準確的邏輯判能力。

(3)強大的存儲能力。

(4)自動運行功能。

(5)網絡和通信功能。

2.計算機的性能指標

(1)字長。字長是指計算機能夠直接處理二進製數的位數,標誌著計算機的運算精度。所以性能高的計算機的字長一般比性能低的計算機長。

(2)主頻。主頻是指CPU的工作時鍾頻率,即中央處理器主時鍾在每秒內所能產生脈衝信號次數,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計算機的運算速度。主頻的單位是吉赫茲(GHz)。

(3)運算速度。運算速度用每秒能執行多少條指令來表示,即中央處理器在每秒內所能完成基本指令數目的平均速度。運算速度的單位一般用MIPS(每秒百萬條指令)來表示。但指令的類別有定點加法、浮點加法,現在用各種指令的平均執行時間及相對應的指令運行比例綜合計算,即用加權平均法求出等效速度作為衡量計算機運行速度的標準。目前的微型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可達每秒百萬次,甚至每秒幾千萬次。

(4)內存儲器容量。它是指內存儲器中所能存儲信息的最大數量,單位是字節(Byte,簡稱為B)。目前微型計算機的內存容量有4GB,8GB或16GB。存儲容量單位之間的換算公式為

1TBu003d1024GBu003d1024X1024MBu003d1024X1024X1024KBu003d1024X1024X1024X1024B

(5)存取周期、內存儲器的存取周期也是影響整個計算機係統性能的主要指標之一。把信息代碼寫入存儲器,稱為“寫”;把信息代碼從存儲器中讀出,稱為“讀”。(後麵重要)存儲器進行一次“讀”或“寫”操作所需的時間稱為存儲器的訪問時間(或讀寫時間);而連續後動兩次獨立的“讀”或“寫”操作(如連續的兩次“讀”操作)所需的最知短時間,稱為存取周期目前,半導體存儲器存取周期約為幾十到幾百納秒(ns)之間存取周期越短,則存取速度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