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78章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1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1、什麼是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學說的體係,也包括繼承者對它的發展,即在實踐中不斷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是關於資本主義發展和轉變為社會主義以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

2、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

(1)來源: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法國空想社會主義

(2)組成: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

3、歐洲三大工人運動

法國裏昂絲織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國西裏西亞紡織工人起義

4、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19世紀空想社會主義的代表人物。

(1)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為康德、黑格爾為集大成者,費爾巴哈為最後的代表。

(2)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在英國從威廉·配第開始,中經亞當·斯密的發展,到李嘉圖結束;在法國從布阿吉爾貝爾開始,到西斯蒙第結束

(3)19世紀空想社會主義:法國的聖西門、傅立葉和英國的歐文

5、馬克思一生當中最重要的兩大發現。

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理論

6、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征及其體現

(1)馬克思主義具有科學性,表現在:堅持世界的物質性和真理的客觀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來麵目如實認識世界;力求全麵的認識客觀事物,並透過現象而深刻的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自覺接受實踐的檢驗,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2)馬克思主義具有革命性,表現在:堅持唯物辯證法,具有徹底的批判精神,;具有鮮明的政治立場,毫不隱諱自己的的階級本質,公開申明是為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服務的,堅持了無產階級解放和人類解放的有機統一。

(3)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革命性是統一的,表現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革命性是相互支撐,相互促進,有機統一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鮮明的政治立場,重要的理論品質,崇高的社會理想。

第一章

1、世界觀、方法論、哲學的含義

(1)世界觀:是人們對世界或宇宙的基本看法和觀點。

(2)方法論:就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3)哲學:是理論化、係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2、哲學基本問題

第一方麵是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何者為本原的問題。

另一個方麵是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

3、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及其理論意義

(1)物質的客觀實在性,

(2)意義:

第一,堅持了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原則,堅持了唯物主義一元論,同唯心主義一元論和二元論劃清了界限。

第二,堅持了能動的反映論和可知論,批判了不可知論。

第三,體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

4、運動和物質的關係

(1)世界是物質的,而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

(2)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沒有運動的物質和沒有物質的運動同樣是不可想象的、不存在的。

5、運動和靜止的關係

(1)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永恒的。這就是說,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暫時的。

(2)運動和靜止是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相互包含,相互滲透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6、時間和空間的特征

(1)時間特點:一維性

(2)空間特點:三維性

7、社會物質性的表現

(1)人類社會依賴於自然界,是整個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

(2)人們謀取物質生活資料的實踐活動雖然有意識作指導,但仍然是以物質力量改造物質力量的活動,仍然是物質的活動。

(3)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集中體現著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8、簡述實踐的特點及基本形式。

特點:實踐具有物質性、自覺能動性和社會曆史性等基本特征。

基本形式:包括物質生產勞動實踐、處理社會關係的實踐和科學實驗等。

9、社會生活實踐性的表現

(1)實踐是社會關係形成的基礎

(2)實踐形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

(3)實踐構成了社會發展的動力

10、客觀規律與主觀能動性的關係

(1)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隻有尊重客觀規律,才能更好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2)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認識、掌握和利用客觀規律的必要條件。

(3)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相輔相成的,辯證統一的。

11、意識的能動作用及其表現

(1)意識的能動作用:是人的意識所特有的積極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動

(2)表現:

第一,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計劃性;

第二,意識活動具有創造性;

第三,意識活動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

12、主觀能動性同客觀規律的辯證關係

(1)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

(2)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13、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

聯係和發展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

聯係是指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和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製約和相互作用的關係。

聯係的特點:

a. 聯係具有客觀性。 b. 聯係具有普遍性。 c. 聯係具有多樣性。

發展是前進的上升的運動,發展的實質的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發展的原因:內在矛盾性

15、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及其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1)同一性: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

(2)鬥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分離、相互排斥的性質和趨勢。

(3)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鬥爭性是相互聯結、相輔相成的,沒有鬥爭性就沒有同一性,鬥爭性寓於同一性之中,沒有同一性也沒有鬥爭性。

1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關關係

(1)普遍性: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自始至終存在著矛盾運動。

(2)特殊性:具體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麵都有其特點(具體表現在:不同的事物各有其不同的特點; 同一事物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特點; 構成事物的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麵各有不同的性質、地位和作用 )

(3)關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兩者的關係與共性和個性(或一般和個別、普遍和特殊)、絕對和相對等範疇中兩個方麵的辯證關係是相對應的。

17、量變、質變及其相互關係

1)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2)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3)量變和質變是相互滲透的,質變會引起新的量變。

18、辯證的否定觀及其內容

(1)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和新舊事物聯係的環節;是包含肯定的否定;

(2)內容: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內部矛盾運動的結果,

第二,否定是發展的環節。

第三,否定是聯係的環節,

第四,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

第二章

1、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

(1)實踐產生了認識的需要

(2)實踐為認識提供了可能

(3)實踐使認識得以產生和發展

(4)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2、意識的能動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麵?

第一,意識是能動的,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

第二,意識活動具有創造性

第三,意識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識還具有指導、控製人的行為和生理活動的作用

3、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的辯證關係?

首先,必須尊重客觀規律。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必須以承認規律的客觀性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第三,從實際出發,努力認識和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

第四,第四,實踐是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的基本途徑

6、認識發展的總過程

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

7、真理的客觀性、絕對性、相對性

真理是具體的,是發展的,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是辯證統一的。

(1)客觀性 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檢驗真理的標準也是客觀的

(2)絕對性 真理的無條件性、無限性

(3)相對性 真理的有條件性、有限性

8、真理絕對性和相對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