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五章走向統一 第七十二節(2 / 3)

孫權再問:“你與我細說一下,該如何執行這一方法?”

稍後,孫氏政權開始派遣細作潛入荊州,大肆宣揚豪強們坐擁土地驕奢淫欲,農人困苦不堪理應起而反抗的觀點,並四處散布謠言,稱孫氏進城後將以從逆的名義剝奪豪強土地,將之分配給農夫。此語一出,果然有效,江夏守卒夜開城門,孫軍兵不血刃占領全城,蔡瑁僅以身免,奔逃進入襄陽。

消息傳到青州後,劉備微微一笑:“好笑,孫仲謀也想東施效顰。這一政策需要幾個先決條件,孫仲謀都不具備,如今中原諸強並立,孫仲謀這樣無信而治,今後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劉備說這話的時候,沮綬正在他身旁收拾著散亂的紙張,這時,劉備為沮綬寫的回憶錄加的批注。

自從,青州發明印刷術之後,中國北方進入了知識爆炸的時代。以前,一片竹簡能寫六至十二個字,十二片竹簡為一冊,或稱一卷。一卷書最多書寫一百四十四個字,到了青州大力推廣紙張及硬筆書法後,一頁紙可以寫三百餘字,而鉛印技術的發展是一頁書可以印刷八百到一千字,通過對過去典籍的整理,青州現在擁有的知識量與信息量,可以說,前無古人。

沮綬寫的回憶錄,是有史以來,第一個以散文體記述個人經曆的傳記作品。文人以著書立說為人生最高成就。沮綬能夠在活著的時候,記錄自己追隨劉備,創立青州的繁榮,內心充滿自傲,特地選用了白話(口語)文體,書寫這一創世紀的作品,書名也正好被劉備命名為《創世紀》。

為了讓這一開創曆史先河的傳記體作品流傳百年,劉備對於沮綬的書也采取了極其認真的態度,幾乎是逐段加注。

沮綬的第一卷紙寫了三萬字,時間自劉備起兵剿滅黃巾之亂起,到劉備平定樂安叛亂至,敘述了自己親曆的所有事件,其中不乏吹捧與自我炫耀之意。而劉備的批注則及其樸實。比如,當沮綬講道劉備募集流民編組成軍的時候,劉備加的批注詳細講解了軍隊的編成,十人一班,五班一排,五排一營……;當沮綬講道劉備出擊黃巾軍的時候,劉備加的注解詳細說明了戰鬥陣形的展開——軍鼓控製士兵步伐,鼓聲拍節為多少,每分鍾鼓敲多少下,步兵邁多少步,整個隊形展開花費了多長時間,怎麼用兵,怎麼戰鬥,用了多少軍用物資……;在這裏,劉備首先提出了速度的概念,並用參謀的語言,詳細闡述了戰鬥進行過程中的數字度量方式,由於書中,每次戰役,劉備都詳細解說作戰計劃的製定,以及作戰計劃的執行情況,此後,這本書成了參謀類軍事學科學生必讀書籍。

劉備的批注不僅僅包含軍事內容,其中,也很多宏觀經濟的規劃內容,比如,廣饒建立的時候關於外八鄉的批注就超過了三萬字,劉備詳細解說了廣饒的地理、氣候、土壤特征,說明了在這樣的地理氣候環境下,發展何種商品易於獲利,對每種商品進行的分析,最後成為市場調查的一個範本。此後,商人們都以類似的市場調研方法,決定他們的投資方向。

再比如,關於經濟作物的種植,劉備都有詳細的解說,何處適合種糧,何處適合種果,何處適合種草放牧,甚至,書中還提到了一些果木嫁接的方法……

最終,這本書一出便轟動中原,諸侯們把它當作帝王之書,研究治理地方的技巧;軍事家把它當作軍事著作,研究其中的兵法、部隊編成、訓練技巧;農夫們把它當作種植指導,研究作物品種的改良,土地收益的最大化……

沮綬僅僅書寫了三萬餘字,見到劉備不厭其煩的批注,便已意識到自己這本書將會名傳千古,心情開朗之下,聽到劉備的牢騷,忍不住湊趣說:“主公,在我青州發展之前,天下商業收益,人們常說,一襄二益。襄陽民富,河流縱橫,土地肥沃,此誠帝王之資也,不過,孫仲謀這一搞,我怕荊州富商無存孑遺也。到那時,孫權雖據荊州之地,不足為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