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24章 視察香港電訊公司(1 / 2)

知道趙一有這麼龐大的資金來源,這幾年的瘋狂擴展即使曾經存在隱患也會被現在的龐大資金所抵衝掉。

放下這個擔憂,林和霞突然仔細打量了眼前這位剛滿20歲的青年,嘴上的絨毛都沒有變黑,而其擁有的財富卻是驚人的,國際上的頂級富豪肯定是沒有趙一有錢,而那些頂級大家族有沒有趙一有錢就不清楚了。

林和霞家裏人也是公門裏的人員了,對於國內的社會製度和實際情況很了解,正是了解,反而有點提趙一擔憂,在國內私人擁有如此龐大的資產,會不會出現問題。

林和霞家裏人雖然從政,自己也從小耳濡目染,但是並沒有刻意參與其中,對於高層現在目前的態度也不是很明了,雖然改革開放在七九年就提出來了,但是這幾年裏麵還是有些地方出現了反複的情況。

林和霞現在有點把握住準國內的形式,也不了解趙一目前在國內是個什麼地位的存在,但是趙一身上一個參政的職務都沒有她是確定的,要知道但凡有趙一現在成就萬分之一的,至少也有一個人大代表的頭銜,而目前趙一什麼職務都沒有,看似就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商人。

其實林和霞不知道,這樣的狀態其實是趙一可以維持的結果,按照他的學術成就,隨便哪個大學都可以擁有一個教授頭銜,但是他並沒有去爭取,甚至還拒絕了相關邀請。

雖然國內還沒有像後世那樣,稍微有點商業成就的都有個省人大代表的身份,高級點的就是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如果還在社會清譽方麵有影響力的,進政協也不是沒有可能。

但是趙一的商業成就太高了,他不僅僅是普通的傳統商人,普通對於國家來說並沒有什麼特別的作用,隻要國家政策隨便傾斜都會造就一大批出來,像王萬達這樣居然敢捋虎須的,最後還不是慘淡收場。

趙一旗下的公司大部分都是高科技產業,而且是彌補國內空白或者落後的產業,這種產業不是國家政策傾斜就可以彌補的,必須持續不斷地投入,未來還不一定能夠成功。

這種商人地位比傳統商人高得多,是國家在國際上的核心競爭力,不是輕易能夠倒下的,例子就是華為了,麵對國外針對,國家都親自下場。

如果是個地產商被針對,看看國家會不會親自下場?我想是不會的,因為國內倒下一個地產商會起來千千萬萬個地產商。

因為這種傳統商業,並沒有技術含量,而且還有很多都是遊走在灰色地帶,說白了,國家不願意搞你,你就老老實實的,如果國家想搞你,你的犯罪材料就一大堆,誰叫你屁股不幹淨呢。

而趙一不同,不僅資產來源幹幹淨淨,而且還對國內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剛才就說了,單一個農牧公司的年產值,就要占據GDP的30%左右,這樣的企業已經大到不可倒的地步了,更別說後麵還有一堆高科技企業,在國際上現在也是聲名鵲起,特別是電訊公司的移動通信網絡,更是在通信技術領域絕對領先世界。

不要覺得國家容不下財團型企業,90年代韓國就在極力發展財團式的企業,希望通過這些頭部企業帶領國家相關產業在國際上麵進行競爭,結果卻是達到了應有的效果,韓國經濟短時間內也取得了巨大的奇跡,被稱為漢江奇跡。

當時國內高層也動了這層心思,也對一些看好的企業進行了相關的政策支持,隻是到最後沒有一個阿鬥能夠被扶起來,反而一些國企越做越強,成了實質上的托拉斯企業。這種反差結果讓國家意識到,這條路走不通,所以後來幹脆很多產業讓國企自己上,這樣不但能夠完全掌控,而且還能夠將事情做成。

比較典型的就是華潤集團,這家公司當初是在香港為國內做進出口貿易的,主要是為國家掙外彙,自有資金其實並不多,就是這樣的情況下,最後發展成為國內企業的龐然大物,而且他參與的行業基本上都是競爭度高的民用領域,像超市、食品等行業,按理說這些行業民營資本更具活力,但是呢,還是讓華潤集團給做大了。

前世很多人抱怨國有企業都是因為壟斷才做大的,有這方麵的企業是靠行政壟斷做大的,但很多國企其實也是充分參與到了市場競爭的,為什麼參與大型建築的都是國企,難道國家明確規定了隻能國企參與嗎,沒有吧,就是因為民營企業在大型建築施工方麵質量不行,民營資本投資往往希望短期獲利,最後沒有多少有影響力的民營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