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425章 知識型社會的基礎(1 / 3)

就連繁星軟件公司和積木軟件公司都知道這件事情,就可以看得出來,目前這件事情在國內造成的熱度有多高了。

既然天問大學已經開始準備這個項目了,那自己這邊也不能掉鏈子,也需要做一些安排,不然時間就有點緊張了。

於是趙一幹脆直接打了一個電話給北極星公司,讓他們生產10台智能超級計算機,用來進行初步的框架搭建工作。

其實目前還用不上這麼多超級計算機,因為初期並沒有多少可以模擬和運算的項目,大部分算力隻是維持初級人工智能的運行需要。

如果隻是這樣的話,隻需要一兩台智能超級計算機就足以運行,他之所以一下子定這麼多,主要的目的還是不確定已有基礎可能成果是否過多。

根據規劃,前期主要是對人類這幾百年來誕生的基礎科研成果做錄入工作,這項工作的運算消耗目前還不是很確定,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了。

如果隻是單純的錄入,不做模擬運算的話,其實也用不上多少算力,但是這種情況不能夠很好的檢測短板和缺陷到底在哪裏。

也就是說,即使是在項目初期,地球模擬器也需要時時刻刻對已有成果進行模擬運算,以便發現問題,然後才能夠有針對性的開展研究。

當然,如果更高級一點,那就是對缺陷處進行模擬推演了,這消耗的算力和需要的技術水平就要高得多了,至少目前趙一沒有打算這麼做。

一是數據資料相差越大,消耗的運算力也就越多,甚至到了得不償失的地步,初期進行這項工作沒有太大的必要性。

二是資料相差太大,推測出來的難度和準確性無法得到有效的保證,很可能還會將思路引向歧途,造成更大的損失。

最主要的是,趙一初期不打算過多的介入其中,而是想要看看國內的科研實力如何,通過這個項目可以獲得較為準確的判斷。

由於國內科研單位數量眾多,人員規模龐大,具體實力到底如何,沒有一個人能夠準確的說出一個所以然來,即使有相關統計也隻是瞎子摸象,看不清全貌。

而地球模擬器項目就不同了,由於涉及的科學分類眾多,合作的範圍非常廣泛,按照子項目種類和子項目的研究進度,可以較為清晰的做出一個判斷。

等得出一個比較清晰的結論之後,趙一或者是國家就可以有意識的將一些資源傾斜到薄弱環節,補齊這些短板,這對於我國的科學事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華夏軍事工業公司這邊的情況看了差不多,各項工作進度都較之前有了很大的進步,特別是在火力係統短板補齊之後,速度會更加快速一些,整體質量也能夠有較高的保證。

至於海軍軍事裝備的情況,趙一也不打算過去了,他通過一些報表文件,大致也了解了一下,基本上也沒有太大的問題,進展都較之前提高了一些。

隨後趙一又和這邊的軍方住派人員見了一次麵,詳細的說明了一下和軍方密切合作的意願,特別是在新裝備的實測上麵,希望軍方提供一定的幫助。

這些都是應有之意,畢竟這些裝備未來還是要軍方來采購,至於滿意不滿意,當然是需要軍方自己來測試了,華夏軍事工業公司自己測試的數據隻能是作為一個參考。

而且華夏軍事工業公司隻是一家科研生產單位,很可能有一些細節上麵考慮不周,都是很正常的事情,需要後續根據軍方的實際測試來做一些調整。

根據軍方住派人員的說法,軍方會在近期安排時間對華夏軍事工業公司已經完成度比較高的軍事裝備做實測,以便提供修改意見。

對於軍方來說,當然是軍事裝備越先進越好,這樣他們的戰鬥力能夠大幅度提高,傷亡情況也能夠大幅度減少,所以他們對這些合作都是比較積極的。

結束了這邊的考察之後,趙一看了看時間,已經到了傍晚時分,於是就在這邊休息了一晚,第二天才動身前往九江。

他第一站來到的則是聆訊科技公司,而不是其他互聯網公司,除了他之前沒有來過之外,還有就是這邊可以給他帶來較多的經濟收入。

這不是趙一一切向錢看,而是實在是手頭有點緊,現階段能夠給他大規模提供資金的產業不多了,聆訊科技公司算是其中之一了。

雖然目前聆訊科技公司無法達到萬億元的級別,但是潛力確實很大,並且發展的速度也非常快,在短時間內就可以形成一定的規模。

如果發展的順利的話,以及隨著互聯網興起,未來聆訊科技公司的創收能力不下於雅黛公司,而且提供的就業人員規模更加龐大。

至於其他互聯網公司想要給他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而且在此過程中,還需要他不停的補貼資金進來,以達到快速擴張的目的。

之前沒過來這邊,不知道他們原來的辦公場所怎麼樣,不過這次過來,他們的總部已經建設完成了一部分,還有其他的建築在陸續的施工當中。

由於聆訊科技公司主要的業務是客服服務,雖然上馬了智能客服係統,但是未來的員工人數不會少多少,所以總部建設的規模並不小。

當然,也沒有華龍服飾公司等其他公司那麼誇張,那邊完全是按照CBD的規模建設的,而這邊隻需要容納一定的辦公人員就可以了,至於附屬設施並不多。

不管未來九江的發展如何,當時相比起那些沿海一線城市肯定還是有些差距,不管是政策上還是區位優勢上都要差點意思。

所以這邊的辦公樓的建設以自用為主,短期內想要出租的可能性比較低,而且初期的互聯網企業數量肯定會比較少,沒有太多第三方企業前來入駐。

而且聆訊科技公司未來也不會將所有的客服服務都放到這一處,而是準備在全國幾個內陸城市建設幾個客服服務中心。

按照趙一的想法,聆訊科技公司未來的員工人數達到百萬級別就是極限了,再多的員工數量就完全沒有必要了。

一是太多的人員數量,不僅不會提高客服的整體水平,可能還會降低服務質量,畢竟智能客服做的比人工客服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