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546章 建造超級光子計算機(1 / 3)

趙一整整花費了三天的時間,將全部的檢測項目都檢測了一遍,這台高端機器人所有的檢測項目都達到了他要求的標準。

其實這種型號的高端機器人,在設計之初都基本上將所有的環節都考慮周全了,也在宙靈空間進行了設計模擬演示。

隻是當成品出現在他眼前的時候,他心裏還是不那麼踏實,必須要將所有的可檢測項都檢測一遍,才能夠讓他放心。

特別是防檢測測試,這種型號的高端機器人,目的是為了讓他們更好的融入到人類社會當中去,扮演好人類角色。

那就不僅僅隻是要求和真人很像就可以了,還必須要能夠預防人類的檢測手段,防止人類科技能夠識別的出來他們並不是真正的人類。

測試期間,趙一花費了相當長的時間用來進行防檢測測試的,目前人類科技檢測手段,能夠想到的,他都試了一遍。

就是目前沒有出現的,未來可能出現的檢測手段,他也沒有放過,從測試結果來看,這方麵的效果雖然沒有達到100%和真人一樣,但是也基本上達到了他的要求。

至少常見檢測手段,是無法檢測出來這款型號的高端機器人和人類有什麼不同,隻有有限的幾個檢測方法,能夠看出來異樣。

但是這些方法,都需要近距離做檢測,而且還需要機器人配合才可以,想要神不知鬼不覺的對高端機器人做檢測,基本上是檢測不出來的。

將全部的檢測項目都測試完成之後,就意味著這款高端機器人可以進入到量產階段,於是趙一在自家實驗室裏麵,整理出來整整一層樓,專門用來做機器人組裝工作。

起初趙一不是很放心,隻要有空,他就會來到實驗室的組裝工作室,站在旁邊看著第一台機器人進行組裝工作。

當看到這台高端機器人組裝的精細度和他自己親自組裝沒有什麼差別,就算是有差別,也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不影響機器人的整體性能。

但是效率上來說,卻是比他親自組裝要快得多,本來機器人可以不眠不休的持續工作,日工作時間比他要長至少10個小時以上。

而且機器人組裝的時候,也沒有精力損耗這一說,基本上所有的組裝環節幾乎都是一次性成功,這又大幅度縮短了整個組裝周期。

當第一台高端機器人將第二胎高端機器人組裝完成之後,進行自檢,完全達到了設計要求,趙一的心算是徹底放了下來,而整個組裝周期也才10天出頭。

這比他預想的組裝時間還要短,本來他還打算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就讓這些機器人進行組裝工作,不然的話,滿足需求就要花費更多的時間。

現在時間進一步縮短到10天左右,那麼趙一就可以從中調出一批出來,為他進行實驗操作工作,讓他擺脫這些繁瑣的實驗問題。

既然確認高端機器人組裝高端機器人沒有任何問題之後,趙一就徹底將這項繁瑣而枯燥的工作交給了這些機器人。

而他自己則是準備在實驗室的地下第二層,組裝超大型光子計算機,然後將初級人工智能從北極星公司搬遷到自己的實驗室裏麵來。

本來他之前的打算是讓天工精密儀器公司慢慢的研究光子計算機零部件,並沒有太高的時間要求,他們研究的如何,全部由他們自己把握。

畢竟目前的計算機商業領域,矽基芯片的潛力還沒有到頂,至少還可以持續發展十幾二十年,等到矽基芯片技術遇到了瓶頸,發展已經到頂之後,再轉到碳基芯片技術。

而目前在碳基芯片研究上,天行半導體公司已經有了重大的突破,實驗室已經研發出來了可用的碳基芯片成品,算力也已經達到了目前矽基芯片的算力水平。

隻是因為出於商業上的考慮,暫時不會推出來,而且實驗室研發和大規模工業化還有著一段距離,其中的工業化研發投資規模都不小。

無論是天行半導體公司還是擎天半導體公司,他們所用的所有半導體生產設備,都是由天工精密儀器公司研發製造的。

就算是他們想要進行碳基芯片的研發,也需要天工精密儀器公司進行配合,盡早拿出可以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整套製造設備才行。

而且他們在半導體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化學試劑,都是由普思化學公司提供的,矽基芯片和碳基芯片所用的化學試劑肯定是有多不同的,也需要進行專門的研發。

所以僅僅隻是實驗室突破了碳基芯片並沒有太大的意義,想要工業化成功,需要整個產業鏈所有環節都能夠拿的出可以工業化的材料和設備才可以。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碳基芯片所用的碳納米材料的製備,基石材料公司研究的已經是相當成熟了,采用微生物技術來生產納米材料,已經是基石材料公司內部的主流技術。

而微生物技術生產材料,不僅生產成本非常低,而且生產速度和規模都可以做的非常大,不然的話,也就不可能讓碳納米材料作為輸電線材料了。

正是因為基石材料公司突破了碳納米製備技術的瓶頸,解決了成本高昂以及大規模生產的問題,才將碳納米材料的高性能和成本平衡在一個合理的區間。

更重要的是,基石材料公司在碳納米原材料上,也不需要依賴於傳統的石墨礦等碳材料礦石,而是直接從含碳氣體中直接提取碳原子,例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都可以作為原材料。

這又解決了在碳納米材料製備過程中原材料供應不足的問題,要知道全球石墨礦的儲量並不大,如果是小規模工業化生產,還可以供應的上。

如果在人類社會當中,大規模采用碳納米技術製備出來的碳納米材料的話,僅僅是依靠礦石供應原材料,是遠遠滿足不了需求的。

這就不得不讓基石材料公司考慮更廣泛的原材料來源,而最大的碳來源,自然就是空氣中蘊含的二氧化碳了,於是針對這方麵的轉化技術就納入到了他們的研究項目當中。

之前可能對他們來說還存在一定的困難,但是這次協助趙一研發材料的過程中,對於碳材料的研發技術和理論,瞬間就豐富了許多。

要知道,為了能夠讓高端機器人躲過人類科技的檢測,使用了大量的碳氧材料,這個過程中,基石材料公司從他手裏獲得了大量的相關技術和材料理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