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559章 海水淡化方案(1 / 3)

“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調水量占水源區的水資源總量比重不會太大,不會加劇南方地區的旱情,同時也不會造成北方降水量的顯著增多。”

“東線工程從長江下遊抽水,預計每年的抽水量大約在90億立方米左右,僅占抽水點附近長江幹流多年平均徑流量的百分之一。

中線工程從長江一級支流漢江上遊丹江口水庫調水,預計年平均調水量不超過100億立方米,大約占年平均入庫徑流量的7%,低於世界公認的河流水資源開發率上限。”

“根據相關研究成果,海河流域每蒸發100個單位的水量,通過降雨回到地麵的水資源隻有17個單位。

南水北調通水後,通過水汽循環,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北方的降水量,但是影響有限,就算是降水量有所增加,該地區是否從幹旱期轉移到濕潤期還需要多方論證。”

這位專家講完之後,另一位專家接過話頭道:“經過我們的一些觀察數據,青藏高原的熱力作用似乎有加強的趨勢。

而熱力作用加強使得偏南氣流將水汽輸送到淮河並向華北推進,造成北方夏季降水量的增多,這對於南水北調工程是否有影響還有待觀察。”

聽到這些專家的講述,似乎並沒有明顯的證據來證明會對南方水係造成重大影響,也不會對北方氣候有嚴重的影響。

但是這些隻是根據當前的數據分析的結果,事實上如何,真的不太好,現在南方地區可能水量充足,沒有什麼大的問題。

但是要知道現在的計劃生育政策比前世要寬鬆很多,未來的人口規模肯定會進一步增加,特別是南方,本來人口規模就很大,未來的人口規模也會更大。

其次就是我國現在經濟發展速度很快,現在南方水量可能足夠滿足現在經濟發展水平,但是未來是否也能夠滿足,還未可知。

“如果是大量的采取海水淡化技術,將大量的淡化海水輸送到華北地區的城市裏麵,供工業和居民使用,能不能緩解北方工業重鎮地區的水資源短缺問題?”趙一問道。

現在由搖光環境治理公司建設的海水淡化工廠,在海水淡化成本上麵已經降到足夠低了,具備大規模使用的價值。

不過成本不僅僅隻是海水淡化的成本,更大的成本可能還是來源於運輸成本,而且用來進行農業灌溉,可能成本還是太高了。

他現在的思路就是將海水淡化後供應這些地區的居民日常用水和工業用水,這樣就可以節約一部分水資源出來,滿足當地農業灌溉所需。

“我的思路就是采用海水淡化技術,滿足居民和工商業發展用水,因為這些人對於水價具有較高的承受能力,能夠承擔得起遠距離輸送水資源的成本。

這樣的話,不就可以空出許多的水資源來發展農業和水土保持,按照我的估算,影響區域包括京都、津、河南、河北、山東、遼寧等地。

甚至連山西等西部部分地區也可以采取這樣的辦法來解決居民用水和工業用水,解決這些地區的水資源不足問題。

而且這些居民用水和工業用水經過良好的處理之後,排入到大自然,變相的增加了這些地區的地表水資源。

例如能夠實施海水淡化輸送地區的人口規模在4億左右的話,未來很可能會更多,平均每個人的年水資源消耗為500立方計算的話。

那麼僅僅隻是居民用水就節約了大約000億立方米的地表水資源,如果工業用水和居民差不多的話,又可以節約差不多000億立方米的地表水資源。

而我們前麵討論的南水北調中、東線,總共年調水也就不到00億立方,從這裏麵就可以看得出來,海水淡化相比起南水北調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更重要的是,海水淡化並不影響南方目前的水係狀況,而且總體工程投資不見得比南水北調工程總投資要高。

最最重要的是,海水淡化並不需要過分的考慮到內陸水資源狀況,海裏麵的水多得是,基本上可以全年無休的工作,供水更加穩定。”趙一繼續道。

相比起南水北調需要考慮的諸多問題,以及許多未知問題,在他看來,還是海水淡化更加的省事,也具備更高的操作性。

如果海水淡化技術不成熟的話,南水北調確實是一條更可行的辦法,但是搖光環境治理公司的海水淡化已經做到了成本隻有01元每立方米的程度了。

而且出來的水就已經是可以飲用的自來水,就算是經過長距離的運輸,水源可能會再次被汙染,需要再次淨化,成本也不會比海水淡化要高。

當然這些都是建立在海水淡化工廠不賺錢以及電能價格進一步下降的前提下,不過就算是如此,單純的海水淡化成本真的不高。

因為海水淡化工廠所用的滲透膜是自動生物滲透膜,成本基本上就是生物膜的成本和將海水抽上來的成本。

而將一噸海水提高一米,大約隻需要0007度電,所以這部分成本基本上都可以省略不及。

所以如果省略掉輸水成本,隻計算輸水兩端的成本,隻需要不到0元每噸的價格,就可以獲得清潔無汙染的水資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