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576章 被點名了(1 / 3)

前麵會議的議題是關於數字貨幣的金融架構設計問題,這個就需要很專業的金融知識,發言的基本上是央行的工作人員和相關的國內金融專家。

趙一雖然也有很強的金融學知識,也有很多想法,但是他並沒有發言的打算,隻是安靜聽現場的金融專家們在暢所欲言。

金融設計有時候無所謂好壞,這要看執政者的目的是什麼,所以他所認為的好,並不一定就是好,他所認為的壞也不一定就是壞的。

他現在的角色隻是技術提供者,如果是技術上的問題,他倒是可以幫忙解答一下,至於其他的他就沒有打算參與。

既然數字貨幣已經通過了內部的相關測試,就說明了技術上的問題都解決了,難點環節也打通了,技術層麵整體上不會存在太大的問題。

就算未來擴大測試範圍或者是試運行,也是一些小問題,大的問題應該不會存在,反正他從繁星軟件公司提供的相關工作日誌沒有看到有大的隱患。

按照央行工作人員的意思,前期的數字貨幣推廣采取的是零售模式,那麼目的就是替代現金,替換現在紙幣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至於未來會不會提供批發模式,還要到時候看看情況,批發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替代存款準備金,能夠執行金融領域的操作。

例如銀行賬戶之間的轉賬、進行證券投資等等,這些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相距甚遠,屬於機構之間的金融操作範疇。

至於海外人民幣的問題,央行工作人員給出的結論是,暫時不會在海外發行數字人民幣,至少也要等到數字人民幣在國內的運行順暢之後,開啟批發模式之後,才會進行。

而零售模式則是相對簡單,反正我國所有的公民都在央行存在金融統一識別碼,居民的所有商業銀行機構的賬戶,都掛在其央行的金融統一識別碼下麵。

現在需要做的隻需要在央行的金融統一識別碼下麵在掛一個個人數字錢包就可以,甚至都不需要居民自己操作,央行統一給他們生成就可以。

如果居民想要將自己的銀行賬戶資金拿出來使用,隻需要將他們自己的央行統一金融識別碼下麵的賬戶資金轉到自己的個人數字錢包下麵。

隻要他們的個人數字錢包下麵有金額,就可以在日常生活當中進行消費支付了,非常的方便。

反過來也是一樣的,用戶個人數字錢包之間的轉賬也是到各自央行統一金融識別碼下麵的個人數字錢包裏麵,然後可以根據需要轉到統一金融識別碼下麵的商業銀行賬戶裏麵。

這些在技術層麵上都沒有什麼問題,但是並不表示現在就可以立即全麵推廣,因為還有一個環節,就是評估數字人民幣帶來的金融影響。

這個金融影響,主要是評估數字人民幣對國內貨幣是擴張還是緊縮,如果一開始就不管不顧的推行,很可能會造成很大的金融動蕩。

大家都知道,我們平時使用的紙幣是完全屬於自己的,這不同於銀行賬戶裏麵的資金,銀行可以用來進行放貸,賺取利息差價,而用戶可以利用存在銀行裏的錢賺取利息。

紙幣留在個人手裏是不會有利息產生的,那麼也就意味著個人數字錢包裏麵的錢是不能被商業銀行拿去放貸的,屬於M0貨幣,也就是基礎貨幣。

在手的紙幣都不具備金融擴張效應,一塊錢隻能產生一塊錢的影響,而位於銀行賬戶裏麵的貨幣由於可以放貸,放貸的資金其實還是存在銀行裏,銀行又可以拿去放貸。

經過這麼幾輪放貸,原本的一塊錢可能產生七塊錢的作用,而對於M1的定義就是在M0的基礎上再加上活期存款和支票存款。

從這定義裏麵就可以看得出來,一塊錢說產生的七塊錢裏麵,有相當一部分以活期存款或者是支票存款的方式存在商業銀行裏麵,所以M1的數字比M0肯定是要大很多。

至於後麵的M2、M3等就不再繼續往下討論了,反正就貨幣數字規模而言,M後麵的數字越大,總規模也就越大。

以前持有紙幣的時候,手裏的幾百幾千塊錢,可能直到在日常生活當中用完,也不會再次存到銀行賬戶裏麵吃利息,這部分資金就不會產生擴展資金。

其實在民間,這些資金的規模並不小,雖然個人手裏隻有幾十幾百元,但是全國加起來還是非常可觀的。

如果數字貨幣大規模的推廣,最極端的就是廢除紙幣流通,由於從銀行賬戶到個人數字錢包的操作比起之前要方便得多,到時候民眾是如何選擇,沒有一個定論。

如果民眾不嫌麻煩,用多少就轉多少錢到個人數字錢包裏麵,那麼相較於紙幣時代,進入到銀行賬戶裏麵的資金規模更多。

那麼銀行就可以拿出更多的貨幣用於放貸,經過幾輪放貸之後,會導致市麵上的資金增多,嚴重的甚至會導致通貨膨脹。

反過來大家也應該理解,由於個人錢包對於資金的持有非常的方便,不像紙幣大量的資金拿在手裏非常的不方便,也不安全。

如果從銀行賬戶裏麵轉入大量的資金進入到個人數字錢包裏麵,那麼這部分錢銀行是不能夠動用的,也就不能夠用於放貸。

能夠放貸的M0資金減少了,自然銀行能夠貸出去的資金減少,這個減少不是一對一的減少,而是倍數減少,從而會導致市場上缺少貨幣供應,形成貨幣通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