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585章 大規模建設高標準農田(2 / 3)

現在天璣農牧公司基本上做的業務都是別人很難做得到的,特別是在中藥材種植培育和工業農產品原材料上麵,幾乎是一家獨大。

至於涉及居民農產品消費領域,也是通過新品種種植來拉開和常見農產品之間的差距,形成差異化競爭,從而獲得更大的利益。

本來天璣農牧公司為了讓國內百姓能夠以相對較低的價格購買到高品質的農產品,價格就比較低,至少絕大部分家庭都能夠消費得起。

而品質比天璣農牧公司更差的農產品,自然銷售價格更低了,利潤也就更低,甚至不一定能夠盈利,因為如果管理不當,還會出現重大的損耗,造成巨大的損失。

所以在蔬菜這一塊,其實天璣農牧公司也是占據著絕對的優勢地位,幾乎達到了壟斷的程度,因為其他企業進來,基本上是無利可圖。

但是並不是說所有的農作物都可以使用高標準農棚,例如百味食品公司生產茶油所需要的茶籽,基本上是露天種植。

高標準農棚一般適合種植生長周期短的農作物,像多年生農作物,就不太適合,上麵所說的茶油作物就是多年生作物。

一般來說,多年生植物對於天氣氣候的適應性較強,隻要不出現極端天氣氣候,一般來說產量都非常的穩定,隻需要做好植物種植管理上的事情就可以。

而且多年生植物成熟季節性因素較強,一般一年隻能是收獲一茬,如果種植在高標準農棚裏麵,就是浪費農棚稀缺的空間資源,成本無形中就提高了一大截。

這就牽扯到天璣農牧公司另一條腿的項目,那就是建設高標準農田,因為要開展大規模機械化作業,而土地基本上都是出於丘陵地區。

如果是之前以家庭為單位的種植模式,自然不需要進行大規模的改造,因為人力投入較多,機械投入較少,對地形的適應性較強。

與之對應的,就是單位人力產出較低,對於追求規模化的天璣農牧公司非常的不友好,所以建設高標準農田就勢在必行。

之前這個項目其實就已經開展了,不過那時候農村還有大量的剩餘勞動力,為了避免影響農村經濟的發展,隻是嚐試性的進行了一些試點。

從前年開始,中國房屋公司就開始進行城市化建設,農村產出比起外出打工收入,差距非常的大,自然吸引了大批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

而去年城市化規模進一步擴大,不僅隻是農村剩餘勞動力走出農村,甚至出現了大量的有田可耕農民也外出務工,形成了傳幫帶現象,出現整村的壯勞力出去打工的現象。

而農村的土地就交給了老弱婦孺,這個時候,天璣農牧公司就加大了農村土地承包規模,大規模高標準農田改造也就開始了。

天璣農牧公司每年對每畝土地給予一定的承包費用,承包費用是按照每畝土地產生的主糧價值來判斷的,不同等級的土地價格是不同的。

本來農民從這些土地上麵也就是混個溫飽,現在直接將土地租出去就可以達成目的,基本上都會同意。

而且現在大部分都外出務工,家裏的老弱婦孺想要繼續耕作,辛苦程度跟高,如果不耕種的話,又非常的浪費,每年的農業稅可是都要交的,不會因為你不種而不用交。

天璣農牧公司基本上是整村的土地一起承包下來的,承包之前必須在村內部達成一致,隻要有一戶不同意,那麼就標誌著承包失敗。

之所以這麼幹,是因為其他方式不僅效率低下,而且還會帶來很大的麻煩,天璣農牧公司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去扯皮。

而且農村地區對於外來人都喜歡占便宜,但是內部確實很注重集體榮譽,基本上對於集體討論的問題,隻要大部分都同意,其他人也會跟著同意,不然會被別人說的。

事實上,天璣農牧公司也沒有打算在這方麵占便宜,雖然承包費用比他們自己耕種產出要低,但是去除農業資料的成本,反而比他們自己耕種要獲得的多。

由於土地資源的稀缺,天璣農牧公司種植的農作物,價值都是比較高的,不然沒法覆蓋單位土地成本和投入成本。

承包合同一般簽署30年,因為農民承包期限也是這個數,因為政策的規定,天璣農牧公司想要承包更長時間也不可能。

不過根據前世的相關政策情況來看,隻要天璣農牧公司繼續經營下去,那麼這個承包期限是可以無限延期的,就等於是永久承包。

將一大片土地承包下來之後,就需要將之前零散的地塊整合在一起,同時修建各種道路設施和水利設施,為農村地區帶來了大量的資金。

因為在進行這些項目建設的時候,都會就近招募人手來幫忙,為當地留守人員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收入。

而且等到高標準農田建設好之後,也需要當地農民幫忙采收和管理,這也為當地農民帶來了收入,算總賬的話,絕對比他們自己單幹要劃算得多。

所以這種模式一經推出,就獲得了各地政府的響應,因為他們就可以減少農村土地管理,同時也能夠穩定當地農業發展情況。

現在有些婦女幹農活也是一把好手,荒廢的農田並不是特別的多,但是這種趨勢其實已經引起了很多地方政府的注意,隻是他對此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總不能將農民綁在土地上不讓他們出去賺更多的錢吧,如果真的那麼幹,估計政府大樓都要被掀翻,這會嚴重損害農民的利益。

但是農田不能一直荒廢下去,如果荒廢久了,那麼肥力就要流失,想要再次開荒出來,就非常的困難了。

各地農民除了個別刺頭外,基本上對這個項目也是持歡迎態度,他們能夠從租金當中獲得一家老小口糧保障,平時幫忙幹活也能夠獲得一定的收入,壓力就要小得多。